——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爱情
有人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著名作家钱钟书也在《围城》里写道,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难道说,婚姻真的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坟墓?婚姻真的是一座令人一心想要逃离的城堡?
我想等你看了他们的故事,你会对婚姻另有看法。
1927年12月1日,上海戈登路大华饭店礼堂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婚礼。
宋美龄和蒋介石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婚礼,也是日后注定要被过度阐释的婚礼。
婚礼的主角是两个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新娘是宋氏三姐妹中最小的宋美龄,新郎是则是蒋介石。
这个婚礼之所以被人非议,里面确实有着许多令人联想的话题。
其实婚礼举办的时候,新郎已经年过不惑,而且,此前已经有过三段婚姻的经历,还带着两个孩子。
她也不再年轻,30岁应该说已经不再是女人最美妙的花样年华,这个年龄的她已经不再是对爱情充满憧憬的无知少女,而是对婚姻有了更加明确的目的。
他和她的婚姻被指为政治婚姻。
为了娶她,蒋介石与1927年9月28、29、30日,在上海《申报》,连续三天刊登了题为“蒋中正启事”的单身申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她一直待字闺中,因为大姐嫁给的是最成功的商人孔祥熙,二姐则是曾经的“民国第一夫人”,有了两位姐姐的对照,她自然对婚姻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有人一语双关地形容为“中(蒋中正)美(宋美龄)合作”,更有人说,这桩婚姻是由宋霭龄牵线搭桥,蒋介石刻意逢迎。
然而,这些貌似合情合理的揣测并非事实的全部,除了种种世人眼中可能的好处之外,蒋介石想娶宋美龄,却是因为对她情有独钟,认定她是“理想中之佳偶”;而宋美龄也曾矢言,“非得蒋某为夫,宁终身不嫁”。
从1926到1927年,在追求宋美龄的一年多里,蒋介石在日记中不时写道,“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今日思念美妹不已”、“终日想念梅林不止也”这样的字句,流露出对宋美龄的浓浓相思。
1927年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大约即在此时,蒋介石向宋美龄发出求婚信。函称:“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据实所弃,万念灰绝。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于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成婚当日,蒋介石感到幸福之至,记曰:“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次日,在家“与爱妻拥谈”,又记:“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
宋美龄十一岁时随二姐来到美国留学,美国的十年求学对她影响巨大。
首先,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其次,她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更深,演讲、交际等能力也得到巨大提升,这为她日后的外交活动提供了便利;第三,生活与观念更西化,她自己说,“除了面孔以外已经全盘美国化了。”
1934年,婚后第七年,她在写给美国一本杂志的文章中部分吐露了隐藏的抱负和对婚姻的选择。
她说:“回忆我若干年来的结婚生活,我极度的热心与爱国,也就是渴欲替国家做些事情。我的机会很好,我与丈夫合作就不难对国家有所贡献了。”她不经意道出了心中的秘密:她不仅期望过美国式的上流社会生活,而且希望像自己描绘的那样,做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发挥能量。
而嫁给蒋介石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个可以满足现代女性改变社会的最佳路径,这是在复杂而动荡的时世中,一个接受了美国贵族式教育的女性最渴慕的生活选择。
由此可以看出蒋与宋的结合除了各自所属阵营的认可和推动,更是两个人你情我愿的互相选择。
宋美龄的秘书张紫葛曾经半开玩笑地问过她婚姻的真相,她微笑着说:“这桩婚姻自始至终都是我自己做主,与阿姐何干?至于蒋介石和我结婚是为了走英美路线,那更是天大的笑话。”
婚后,她成为了他得力的外交助手。
中原大战爆发后“中央政府”缺钱,蒋介石找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筹钱被拒绝,她便亲自来到亲哥哥面前游说,她把房产和珠宝拿出来作抵押,斩钉截铁地说,如果蒋介石殉难,她也将一同赴死。
她的举动震撼了一向注重亲情的家人,宋子文很快转变态度积极筹钱。
1937年春,蒋介石授权宋美龄掌握空军;宋美龄邀请美国陈纳德将军到中国当空军顾问,并组建了“飞虎队”。在陈纳德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并且成为名义上中国空军的总司令。
西安事变爆发以后,她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营救。
登上“美龄号”专机前,她把手枪交给外籍顾问端纳,说:“如果有人对我有什么不礼貌的行动,你可以立刻把我枪杀掉。”
她用梅干菜盒子装着他爱吃的食物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泪如雨下,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
1949年5月,他大势已去,准备逃往台湾。
5月5日下午,他带着蒋经国专程来到上海的东平路,这里是他当年与她结婚时的新居“爱庐”,临别前他要再看一眼,那时,她尚在美国,不知归期。
当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写道:“晡与经儿同往虹桥路岳父母墓前敬谨告别,回程到东平路爱庐视察,全室皆空,但觉凄凉与愧惶而已。”
至1975年4悦日蒋介石去世,他们的婚姻一同走过了48个年头.。
接近半个世纪来,她与他荣辱与共,同生共死,她为他的理想和报复奔走,甘心做他的绿叶和陪衬,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他对她亦是痴情专注。为了她他转为信奉基督教,没有什么比夫妻之间共同的信仰更加坚定的统一战线。他还在日记中曾不止一次倾吐对她的款款深情,比如“三妹爱余之切,无微不至,彼之为余牺牲幸福,亦诚不少,而余不能以智慧、德业自勉,是诚愧为丈夫矣!”“三妹待我之笃,而我不能改变凶暴之习,任性发露,使其难堪。”
字里行间的体谅、支持、疼惜,全是爱的宣言。
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两个成年人的契约,缔约前首先需要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对方。
婚姻亦是两个成年人共同成长,重新认识对方的过程。
如果说不幸的婚姻的一座坟墓,那么幸福的婚姻都有着相似的秘诀,那就是婚前良好的感情基础,相互的欣赏,共同的志趣,以及婚后的用心经营,相互扶持,相互成全,彼此的信赖和长久的陪伴。
婚姻是坟墓还是城堡?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肯定的是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有了婚姻这座城堡,两个人的爱情才有了共同的庇护所;有了婚姻这座坟墓,两个人的爱情才不至于暴尸荒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