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疼已经一年了,至于原因是很多的。小时候不听话挑食的厉害,往往家人聚集在一起却没有我的身影,我连味都不能闻,所以爸爸早早的弄点我能吃的就打发我出门了(家里人总是笑谈爸爸给我吃了鸡饲料,哈哈!)。什么鱼啊,虾啊,奶啊!豆制品一律的不吃,那来的钙,所以从小就腿疼。这次脚疼时间长了些。我不爱吃的东西多,可是因为脚疼下决心要好好吃饭,老公也乐坏了,他做好准备好好地让我养一养。可是东西买回来了,我都是只吃一次,下一次啥时候吃就遥遥无期了,老公直念叨有劲使不上,他心疼我啊!我爱吃的就那几样,爱吃咸菜是我的大不好的习惯,可是又离不了!老公每每给我打电话问我吃什么,我就会说,有咸菜就行。老公也无奈啊!总是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可我真的不爱吃。每天老公给做完饭,看着我吃是他最大的乐趣,他都快喂我了!我的力气都没有60岁的人力气大,一问人家早饭吃了牛肉啊,鸡蛋啊,而我吃咸菜,粥,哪里会有人家的力气?我就嚷着让老公给做,老公赶紧的买来牛肉,在家使出力气用心给我做。我回家老公就哄啊哄的我才吃了些。话说已是去年年底的事了。到现在夏天都快过完了也没再吃一回。我的食物单一,有时会让别人误会我不舍得买,几次跟人家一样买回来了,就丢到一边,根本我就不吃。现在倒好开始病就找上来了,脚疼,腿还抽筋,一号脉,都上脉了。这不家里给约好了医生,下周去医院,你说能治好么。别让我脚疼了!
仔细观察那些足跟痛的病人,他们往往会有一些特点:比如肥胖,产后女性、爱穿高跟的女性,还有驼背的老人。足跟痛,在临床上会有很多诊断名称: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足底脂肪垫萎缩、距骨下关节炎、跟骨后滑囊炎……
除了手术外,很多情况下传统的医生可能会推荐病人回家踩网球放松足底筋膜;热水烫脚和热疗增加足跟附近血液循环;针灸按摩等放松周围软组织;服止痛药、外用膏药等减少疼痛;有时也会采取封闭方式想达到一劳永逸。可有时事与愿违,疼痛反复出现,病人觉得痛苦缠身、失去了治疗的信心。
知其痛,不如知其所以痛,我们不仅仅要从局部,更要从整体观来看足跟痛,会发现对如何处理问题更有启发。
了解足跟痛的原因
很多人的足跟痛发生在行走时,于是乎,我们不得不分析在行走中各个关节的变化。步态主要分为8个时相,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都是不断地处于伸屈变化中。
正常人在步态行走时,往往是足跟外侧先触底,然后足跟内侧,接着足部触底负重等,这个时候我们的足踝受力是非常多的,也容易发生损伤。
毫无疑问,下肢对人体的步态和功能非常重要。下肢的骨骼包括骨盆、股骨、胫骨、腓骨和足部骨骼,而下肢关节则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由于下肢扮演着支撑体重的角色,因此骨骼肌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才能完成力量的传导过程。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下肢需要能够迅速变化的杠杆系统,以适应步态周期中灵活性和稳定性的交替变化。另外下肢需要一个稳定的腰椎、骨盆区域,以控制各环节的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开链功能”。通过骨盆和髋关节周围肌群收缩控制,形成足部稳定的三角负重结构,为下肢近侧端提供支撑,以维持正常的功能。特别是足部旋前、旋后的控制,在步态行走过程中非常重要。由于复杂的链式反应沿着整个下肢产生,因此应该将下肢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关节和环节。
长期行走姿势错误
足跟痛通常和长期的病理性适应相关,长期行走姿势错误往往会引起肌肉失衡和非对称力量不足。由于不良的代偿已经产生,这种适应性变化会发展为疼痛甚至引起损伤。作为直立行走的生物,人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去代偿或力量再分配。因为直立行走限制了其他部位代偿受伤肢体而继续发挥功能的这种能力。
髋关节活动不足
髋关节功能活动不足,会导致膝关节代偿、踝关节代偿。若踝关节代偿多,则踝关节容易出现疼痛;当然也可能是膝关节活动不足而导致髋关节和踝关节代偿,也可能产生足跟痛。所以对足跟痛的病人我们也要从生物力线的角度上去考虑,是否存在力线问题,所以各种错误的体态就要矫正了:X型腿、O型腿、骨盆前倾、扁平足等,不仅仅关系到美丽,更关系到整个的脊柱健康。
运动链上的肌肉
我们也可以从运动链角度去考虑足跟痛,我们下肢是分为屈肌链和伸肌链的。屈肌链包括屈髋的髂腰肌、屈膝的腘绳肌、屈踝的胫骨前肌;伸肌链则包括着伸髋的臀大肌、伸膝的股四头肌和伸踝的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是非常容易引起足跟痛的肌肉,但是三头肌为什么紧张是需要仔细讨论的。
可能1:足踝长期处于跖屈状态,小腿三头肌被动缩短,导致三头肌习惯该长度,最终产生足跟痛。
可能2:由于久坐我们的臀大肌长期处于拉长状态,肌力降低,所以这时候我们的股四头肌或小腿三头肌会在完成下肢所有伸展动作中做代偿,于是乎小腿三头肌就发生了紧张,产生了足跟痛。其实该类足跟痛病人真实问题可能是髋部伸展不足,可能你把伸肌链的整体力量强化了,足跟痛就消失了。
可能3:患有上交叉综合征的老人往往存在着足跟痛,即久站之后足跟下方疼痛,可能原因是因为重心前移,视线变低,为了平视,我们只有屈膝才能使视线平行,看到前方;使重心向后移,维持身体平衡。所以腓肠肌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直在收缩维持姿势,它可能与长期的足跟痛有关。
综上所述:
治疗足跟痛除了局部(足底筋膜、小腿三头肌等)的处理以外,还要有着髋关节活动的活化,如屈髋、伸髋、髋关节外展的活动,也要有膝关节位置的矫正,整体姿势(生物力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