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案例教学——识破股市“黑嘴”的真面目

案例教学——识破股市“黑嘴”的真面目

作者: 证通财富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14:06 被阅读0次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日益发展,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证券活动的花样也不断翻新,他们越来越青睐于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工具,通过免费荐股、推荐黑马等手段,开展非法证券投资咨询、证券委托理财等活动。

    “免费荐股”——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不法分子利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利用电视节目中“老师”良好的“口才”和“话术”,对自身的荐股能力和荐股业绩进行不实、夸大甚至虚假宣传,进而发布“免费荐股”等广告诱导投资者。投资者一旦打进不法分子提供的电话后,联系方式即被获取。随后,不法分子便展开强有力的电话攻势,反复向投资者推荐股票,骗取服务费用。

    在某省维系电视名为“涨停最前线”节目中,受邀嘉宾阎某在节目中大肆渲染公司荐股业绩,并称“想要免费获取涨停股票,赶紧拨打节目下方的热线电话”。范某收看该节目后,经受不了诱惑,拨打了热线电话。电话那头的接线员非常热情地介绍了该公司炒股的骄人业绩积极跟着电视节目中的“老师”炒股可以达到的预期收益,声称只要交纳会员费后,就能跟着电视节目中的“老师”炒股了,“老师”会推荐涨停股票。

    之后数日,范某抵挡不了该公司持续不断的电话攻势,就想先交钱碰碰运气,于是给该公司汇了4000元会费。刚开始,公司推荐的股票确实有所上涨,甚至出现涨停,但没料到,此后“老师”推荐的股票却一路下跌,范某懊丧不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监管部门提醒投资者,电视股评“老师”多数口才很好,形象也不错,“表演”也很生动,多在早盘和夜间行动,但往往并非真正的投资专家,甚至缺少基本的证券知识,有的还不具备证券相关业务资格。

    内幕短信——不法分子玩“扔飞镖”游戏

    除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诱骗投资者外,手机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的“新宠”。不法分子往往打着“私募基金”名义,声称由“内幕消息”和“资金支持”,并由历史业绩“作证”,骗取老百姓信任。

    实质上,这些机构往往将同一股票先向不同投资者做“涨”“跌”反向推荐。如不法分子先给1600人发短信推荐统一股票,记下荐股记录;如第二天上涨,再给上涨的800人发短信或电话继续推荐;第三天给剩下的400人打电话。这就像“扔飞镖”的游戏,总会由一些人得到的荐股信息是“屡荐屡中”的,不法分子随即对这类人群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心理战。

    还有不法分子利用少数股票交易不活跃的特点,在开盘或收盘的几分钟内瞬间拉抬股价,甚至达到涨停板,造成荐股准确的假象。因为该股交易不活跃,投资者根本买不到或成为不法分子的出货对象。网站上的“专业报告”,也往往是免费收集或者盗版文章,甚至杜撰小道消息。

    根据《关于规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的通知》(证监发〔2006〕104号)的相关规定,“参与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的咨询机构和节目分析师必须具备证券投资咨询相关资格,证券节目须以显著、清晰的方式进行风险提示,公示相关机构全称及业务资格证书号码、参与节目的执业人员姓名及执业证书号码。”根据《广电总局关于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10〕59号),“证券节目不得播出客户招揽内容,不得播出参与证券节目的机构和人员的电话、传真、短信平台、网址等联系方式,不得宣传过往荐股业绩、产品、参与机构和人员的能力,不得对具体证券或证券相关产品的价格涨跌或者市场走势做出确定性判断。”

    因此,广大投资者在观看证券节目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可轻信免费推荐黑马、免费荐股、免费诊股等骗术,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证券节目、证券分析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电话号码和个人资料,对陌生荐股来电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犯罪嫌疑人利用电视台的公信力和专家的影响力诱使股民上当受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教学——识破股市“黑嘴”的真面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ez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