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486小时,第2417日
阅读《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对于宗室来说, 11世纪晚期真的是困难重重。宗室面临着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问题,原因却只有一个,这就是人口的巨大增长。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宗室也变成了一个与真、仁两朝面貌迥异的组织。
神宗所面临的情形是,宗室人数不断膨胀,生活方式奢侈,王朝开始逐渐感到难以承受它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当宗室在谱系上膨胀到某一底线以外,皇帝便对超出底线的宗亲切断经济支持,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可循的。而宋朝的宗室正在逼近这一底线。即使是一个不那么热衷于改革的皇帝,这种情形也足以引起重视,何况神宗和王安石对大胆改革都那么坚决。一场大变即将发生在宗室之中。
即位之初,神宗就明确意识到宗室改革的必要性。宗室月费 70000缗这个数字出自一篇奏章,奏章要求裁减月俸,婚礼、生日以及南郊典礼的特别赏赐。神宗认识到,仅仅裁减预算还不够,必须对宗室进行制度重组(定制)。当然,出于对英宗的尊敬,他接受大臣的建议,将改革推迟到丧服期满。
在丧服次序中,“袒免”才出“五服”。因此,“袒免”亲指皇帝的第五代以降后裔(也就是说,他们与在位皇帝的共同祖先是六世祖) 。诏书剥夺了太祖、太宗的第五代后裔和魏王的第四代后裔以及他们的子子孙孙赐名、授官的权力,而赐名、授官到此为止仍然是宗室身份的最重要标志。
从实践的意义上看,“宗”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无休无止,这种特点主张把没有服纪的族人包括在宗族范围内。太祖本来就主张根据亲缘关系建立一个广泛而分散的宗室,这就必然把许多关系疏远的族人包括在内。但是,当政府不再掌握命名程序时,再将所有族人都包括在宗室以内,就使得族谱记载的明确性变得问题重重。
袒免宗室不再授予南班官、并可以任职,这两项因素合在一起,似乎足以促成 11世纪晚期宗室向普通官僚的转变。
宗室最低起家官副率的月俸也有 15千,因此用宋代官俸的标准来衡量,无服宗室补助的数目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第五、第六代宗室的数目成千上万,还不算他们的妻室、姐妹、女儿、女婿。把这些补助累加起来,对于政府来说就成了一个不小的负担。这笔费用出自户部而非内库,花费的当然是常规税收。然而,给无服宗室补助的意义却远不止于财政方面,它意味着朝廷虽然大大降低了给疏族的待遇,但却决心要养活所有的宗室(至少也要到第七代)。它标志着 1069年取消赐名、授官诏令变革意义的局限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宗室的性质。
第一,事件揭示了大宋朝廷对待宗室的无情铁腕,与宗室们习以为常的脉脉温情形成鲜明对照。只要威胁到皇位,即使只是象征性的,皇帝也会随时报以激烈反应。我们无从了解宗室对赵世居命运的感受,但可以想像他们必是感同身受。第二,李士宁这样一个人物的成功令人深思。当然,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会有江湖骗子摆布弱智的大人先生。但是李士宁(还有李逢)如此轻易地进入宗室诸宅,却表明朝廷将宗室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来自帝国南部边陲、可能有着外国血统的平民竟然娶得宗室女儿,他的家庭又竟然会在他死后随即陷入分家纠纷(无疑他们争夺的是她带来的大笔嫁妆)。这个例子非常有力地证明,哲宗初年朝廷对宗室是多么缺乏控制。
徽宗的大臣中的最重要人物当然是蔡京。从 1102到 1125年,除短期的间断外,蔡京一直是徽宗的宰相,权力炙手可热,影响无人能及。徽宗和蔡京,就像是神宗朝头十年里的神宗与王安石一样相互信任。因此,很难判断哪些是徽宗的意志,哪些是蔡京的意志。
宗室成员实际的迁移似乎是逐渐发生的,据报 1104年夏历九月,有 325名宗室成员已经到达了南京。这个数字肯定只代表了一部分有意搬迁的宗室。这个数字出现的语境非常有趣,提到它的那道奏疏事关宗室成员从公使库中按月领取酿酒所需麴麦的权力。
敦宗院最初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对远支宗室的分茅裂土,但其结果却是把无服宗室重新拉回了政府父亲般温暖的怀抱。同睦亲、广亲宅里的族人比起来,敦宗院的生活不是那么奢侈,而且肯定更加地方化了,但是要说二者之间有什么本质差别,也值得商榷。
正是在徽宗朝,天潢贵胄们才第一次投身于教育和科举。这当然是蔡京的目标。作为三舍法的创立者,他足以厕身于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之列。为了给宗室投身科举提供一些刺激,蔡京在 1102年奏疏中设计了一个一次性的特殊考试,专门向 25岁以上者开放,考题是经义或律义两道,合格者被视为“附进士”
通过科举及第的人数越来越多,恩荫入仕也变得更加容易,徽宗时期的宗室担任一般官员的数字出现了不断增长的势头。
宗室从荣誉性的卫官到有实际意义的普通官员的转型,正在明明白白地进行着。虽然有赵子淔的特例,宗室要培养出受过良好教育的子弟,通过科举入仕,与士大夫竞争地方政府中的亲民职位,还差得很远。中央政府中的职位更是一个充满潜在问题的未知地带。
历史将以两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证明,北宋末期宗室独特的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第一,当女真人占领开封,俘虏了那里的大部分宗室,两个卫星中心的存在使得大批宗亲得以逃到南方,将宗室保留下来,继续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存在。第二,那些南渡宗室,虽然压倒多数是无服宗亲,但却构成了皇位继承人的源头活水。这当然不是徽宗创办敦宗院时的初衷,他有31个儿子,压根儿也想不到皇位有朝一日会后继无人。我们在下文将要看到,皇位的传承有两次是通过收养无服宗室完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