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作者名片】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其刚正志高,仕途坎坷,后隐居鹿门山,与王维合称为“王孟”。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盛唐诗人孟浩然这首五言古诗,写夜宿山寺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的情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丁凤)约定晚上来寺庙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出庙等候,并写下此诗记其事。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我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候。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前六句融情入景,写尽山寺的美丽夜色,先后描绘出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来、暮鸟栖定等生动意象。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淋漓尽致地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环境气氛。尤其三、四两句“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泉声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的感受,令人回味不已。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后两句写抱琴等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七句一“期"字,八句一“候”字,不仅彰显出诗人不焦虑、不抱怨,深情期待知音的儒雅风度,而且从侧面表露出诗人的闲适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以“孤”修饰琴,不仅更添孤清之感,也兼有期待知音之意。一个“萝”字修饰“径”,似有意或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于是,在幽寂清冷的山居秋夜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把景物与抚琴候友的形象融合迭加一起,使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在山水诗中,孟浩然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诗人在这首诗中挥洒自如,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将暮色之时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所描绘的山寺寻常景物,一经妙笔点染空灵,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构成了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全诗盛富美感,诗中有画,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其蕴藉深微,挹之不尽,其境界山水清音,清新幽静,悠然自远,语言委婉含蓄又不失韵味。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名句品读】“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古诗今吟】(六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