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为传统意义的春节最后一天,按照习俗,亲人团聚,吃上寓意满满的汤圆,燃上许愿烛,祷告祈愿,期待一年的美好。
记忆中,小时候的生活极其单调,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手机,枯燥沉闷的生活得需要排遣的窗口,趁着春节的喜庆,传统表演娱乐类的一些节目变成了大家的期待。
双人舞狮,一般是一对精壮男子,背上舞狮的披罩,一口才好有名望的长者引路,恭喜声中入门,长者送上祝福,狮舞贺春,求一微薄红包薪酬,也引来左邻右舍大人小孩的齐聚围观。长者大声夸赞主家吉祥吉利,雄狮踩着节拍,变换动作,耍着花样,技艺高超者还能有叠高、上桌、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引来阵阵喝彩,也获得主家的奖励红包。
小伙伴们艳羡不已,觉得舞狮男子很是了不得,纷纷模仿舞狮动作,回到家里扯上床单,两伙伴耍起狮来,从里屋到屋外,也从床上耍到高桌底下,开心不已,不亦乐乎。可惜这样的行为不能赢得大人的认同,还将铺好的床上弄得一团糟,床单不是撕毁就是弄脏,自然也便躲不了一顿挨揍,但伙伴们都会“屡教不改”,下次依然。
唱花鼓是另一种春节送贺方式,一般需要一个班子,男女对唱演员化着浓妆,穿着古服,诙谐搞怪的演员则妆容夸张,穿着猥琐,伴乐多是常规的啰、戗、唢呐、笛子、二胡等,这些人都统筹在一个掌舵的师傅手下,协同作战,逐一上门热闹祝贺,收益可观。
一小段鞭炮响声启主,师傅登门联络,新年里各家一般不会拒绝,趁着节目开演前,便早早筹措零钱准备红包。实在困难的家里早早将门紧闭,让对方误以为是外出走亲戚不在家,也便不会勉强。
演员们会的节目不多,反复演的就那么几个节目,如《张先生讨学钱》、《天仙配》、《补锅》等,伴奏声响,节目开演,熟悉的旋律,通俗易懂的词句,朗朗上口,主题多是赞美爱情、讴歌新生活、反映社会现状等,节目深受大家好评,我猜想模拟跟唱的“粉丝”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张先生讨学钱》是我们最喜欢的节目,其中有不少我们小孩模仿的唱段:“正月里正月正,家家户户贺新春,龙灯狮子多热闹哇,敲锣打鼓闹沉沉,忽听得门外高声喊咧,龙灯狮子要上我的门,张先生我最爱看灯,怎奈我无钱打包封,关门躲债主设法呀做人情,我关门哪闭户躲新春,关门哪闭户躲新春”……
从正月一直唱到十月,歌词肯定是记不全了,但那些旋律,那里面诙谐搞笑的不少唱词曾被反复模仿,当歌词唱起,不由自主的脑海中便浮现出,穿着长褂、带着圆帽、手拿烟斗,妆容搞笑的“张先生”,那斗智斗勇的情节惹人捧腹大笑。
至于舞龙那便是高大上的活动了,一般是支庞大的队伍,团队组织,目标瞄准单位企业或有钱人家,属小众活动,虽也曾追在大队伍后面跟看过,毕竟不属大众,也便没多少印象。
如今元宵节,只是一年中普通的一天,最大的意义可能在于提醒大家,春节真的过去了,珍惜最后短暂的团聚,开启一年新征程。
许久不曾拾起的点滴记忆,在这个特殊日子打开尘封,所幸儿时那一段不是空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