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岁月,已经是我执教语文的第十六个年头了。与这岁月相比,我语文的研究算不上精到,反而有些越教越忐忑的感觉。怕我不能够深潜文本,不能沉浸研究,不能在我的语文世界里走出一条或深或浅的路。只能时时前进,时时复盘,时时反思,时时精进。总结这十六年,也只能说是恍然一梦,又从新教材重头开始。
十年一梦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初登讲台,井底之蛙,闷着头教书,低着头生活。自己的认知就在那校园方寸之间。也认真备课,也曾参与课改,也曾在和别人的同课异构上暂时领先。也许是求学时的老底还在,也许是学生的基础太差,之前的我不感觉费劲,倒也教的不是太坏。
有些东西不是很通透,但是因为年轻,因为爱学生,所以师生感情不错,也会成绩打下了好的基础。当时的自己以为自己很努力,很优秀,后来才发现天有多大,地有多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进入教学的第十个年头,忽然梦醒,忽然见识到更广阔的天空,觉醒了的人有着巨大的力量,所以所有的外部力量,都不如你内心的执着追求、你突然被唤醒的教育信仰。虽然有些晚,但是开始总比永远固步自封好一些。
所以我之前的教学经验只是时间的累积,而以后的成长可以说是井喷式的显露。
沉浸文本 深研教材
首先,读。我开始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视野与格局,通过研读教材,找到教学实践的抓手与突破点。教育理论方面、文本解读方面,心理学著作方面。2023年,我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未来教师》《高手教师》《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有滋有味教语文》《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师要懂的心理学》《道德经》《时评中国》《活在课堂里》等近二十本书。
其次,写。自己去写,才能让反思真实发生。日更1417,每天把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学过程,生活感悟,与学生们的相处,我都会通过写,表达出我的观点态度和思考。当天发生的教育故事,当天我就记录下来。比如,曾经有一个男生在宿舍说,“咱们老师读那么多书,又有啥用,最后不都忘了嘛”,第二天听到这个观点,我的一篇文章就出炉了《驳“读书无用”论》,在文章中我可以条理清晰地反驳学生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输出了自己的观点,也让他们了解了驳论文的写法,而且老师积极写下水文,对学生们的引领作用也不容小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