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未在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语人生。”
那么可以延伸一下,“未在黑暗中踽踽独行过,便不能真正走近尼采。”
尼采,作为最受欢迎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价值不在于给我们提供了多少哲学上的不朽。
事实上,比尼采在哲学本体上贡献得更多的哲学家,有许多许多。
柏拉图,开立了西方哲学史上“二分法”的基础,他的地位、份量,想必比尼采重得多。
老子,贡献了“道”。他对历史和哲学的影响,相信也远在尼采之上。
伊曼努尔·康德,作为哲学长河中的“灭霸”级人物,他的意义,也比尼采显而易见得多。
那为什么尼采,在某些意义上,却和我们普通人的心灵,距离得更近呢?
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想想,在你人生的最低谷时期,康德给过你什么启示吗?
或者你感觉自卑和懦弱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能给你慰藉?
也许有。
但不多。
再说尼采,却能在你最痛苦的时候,告诉你:我也很痛苦。这糟烂的命运一样找上了我,但我没有屈服,我们要做个生命的斗士。
尼采的形象不是圣人模样。
圣人该是老子、孔子这一类仙风道骨、无所不知的人物。
而尼采,只是一个痛苦的战士。身上的问题很多、残缺很多,但正是这样,才使他“不完美”得完美地走近了人们的内心。
尼采的一生,就是与疾病和苦难斗争的一生。
也许中国人有一位像他,当代的一位已故作家:史铁生。
除去当年上学时被背诵《我与地坛》的片段支配时的恐惧以外,史铁生,的确是一个在某方面,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史铁生在最年少轻狂的时候失去了双腿,成为一个“废人”。后来又肾病发作,生命被折磨得行将就木。
但他没放弃。
挣扎着用自己剩余的能力,成为了一名勇者、一位智者。
也许这类人是上帝憎恨的对象,使他们几乎注定式地遭遇磨难、痛苦、挫折、荒诞,但他们,即使有无数个长夜被黑暗击溃,但又始终多一次地从黎明的曙光中重新站起。
柏拉图太过圣洁、完美,让我们除了膜拜,便是敬仰。但崇敬过后,几乎很难将他的任何东西代入到我们一地鸡毛的俗尘生活中。
生活的琐碎和难堪几乎战胜了任何的哲学。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中一个原因是:道理是别人的。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战斗!
在这个意义上,那些柏拉图或老子式的圣洁人物,他们是不世出的天才,我们够不到。
而尼采或者史铁生告诉你:糟烂而又破败的人生,一样值得去过。
我们努力将糟烂或破败的生活过得严肃与庄重,那样,我们便一点也不糟烂与破败了。
与你共享。
真正的成功不是站在安全和轻松的地方,向别人大叫:“你也应该像我一样!”
而是在低洼处、绝境里,咬着牙,负重前行。
别人看见了,也许会称赞我一声“英雄”;别人没看见,我也一样继续前行…
如果你的人生富丽堂皇,那自不必看懂我说了什么。
如果你的生命也曾面临绝境,那么我告诉你:加油,好好活着!
这也就是——尼采之所以能让那么多普通人触动,不是因为什么开天辟地的真理,而是让人看到并理解了:
“一个人知道为何而活,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