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辈子的时光

作者: 湖北杨芳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07:08 被阅读9次

            “穿马裤的马裤先生”、“盼孙子的王老太太”、“院里不是东西的老王”等等,既写实传神,又夸张好笑。这种笑不仅是让人捧腹的搞笑,还是一种含泪的笑。他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批判和自己博大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融入这种笑中,让人笑的同时,也引人思考。他写得俏皮,泼辣,警辟,使人读了受到教育。世事、异国观光、朋友亲邻,在他眼里都是有趣的。这一辈子的时光也就在书页里徐徐展开。

            读《我这一辈子》,误把这本书当做了老舍先生的自传,开卷才发现是小说的样子,诗的神韵,一下子就欲罢不能了。这些文字如春水润物无声,流淌着,似乎都依着自然的地势,处处点到要害,常常就着某事铺张而不觉得浪费;偶尔别致的景色惊人,惊了也不觉得突兀,正如东坡先生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我清楚地记得小学、初中语文考试有关他的都要考: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有的还要求默写。看书之前,对老舍先生的印象是课本里的《猫》、《母鸡》、《养花》、《林海》、《草原》、《爬山虎的脚》、《趵突泉》、《北京的春节》、《济南的冬天》……小时候,每次学到老舍的文章,我们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翻到课后习题,无一例外的都有几个字赫然在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对于应付考试的我们来说,背老舍可比背鲁迅舒坦多了,只是背呀背呀背呀,那些栩栩如生的准确用词完全失了色彩,在我们那小和尚念经的嘴中就脱落的毫无生气。直到后来再读这些课文,无不体会到编写教材的一番苦心,这些美好的文字确实值得多读多背。如今的孩子们也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怕背书,学到老舍先生的课文,他们会惊叹“又要背呀!”其实很多时候坚持一小段一小段地背下来,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语言积累。

             非常喜爱老舍先生笔下那些想象奇特但贴切异常的句子。说初春的柳,“枝上每一黄绿的小叶都是听着春声的小耳勺儿”;写少女的住处,“静寂与整洁双双地欢迎我进去”;写婆婆保护怀孕的儿媳妇,“窗户连个针尖大的窟窿也没有,不要说是风,就是风神,想进来也是怪不容易的”……读《微神》,每一个字都如少女柔嫩的肌肤,让人想用力地捏一下,却又不忍,原来初恋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可以这样凄美;读《抱孙》,每一个字里都是对愚昧的批判,却叫人恨不起来,想到新闻里要新生儿不要儿媳妇的婆婆,直叫人看得酣畅淋漓倒吸一口凉气;读《马裤先生》,每一个字里都藏着马裤先生的牢骚,却不见“我”有一丝的飞扬浮躁,如:可怜的是别屋的人,他们并没预备来熬夜,可是在这种带钩的呼声下,只好是白瞪眼一夜。《月牙儿》和《小铃儿》都写悲惨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女人真是可怜又可悲……感触最深的是月牙儿,乍一看是春暖花开,一字一句读来却沉重到心痛。一个弱女子在一个时代注定的悲惨命运,即便是从一开始就懵懂般通透,也逃不过挣扎逃不过沦陷,仿佛从一开始便是悲剧,看到结局只能无奈地叹息。读着读着我不禁感到十分幸运,我生活在女性平等的新时代。

            这本书的最后《我这一辈子》讲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一位底层人物的生平经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极度荒谬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作者借“我”发出不平的怒吼:“哼!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我这一辈子》告诉我们,如果生活在黑暗与腐败的社会中,不管是我这一辈子,还是自己儿子和孙子的一辈子,都只能忍饥挨饿……

            文中那些美妙的环境描写,看着看着却不知不觉随着作者的笔端被引到故事上,悄无声息慑住你的心神。震撼于先生的文字,读完每一个故事都要唏嘘一阵,干净的文字里却透出浓重的悲哀,伤感总是直击灵魂。优美的文字背后,对美好的肯定里,总弥漫着些赞许与欣赏;对丑恶的鞭挞中,常深埋着怜惜与唏嘘。读着这样的文字,你总能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

            人生苦短,岁月如歌,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用智慧与激情去逾越道道坎坷,用坚实的手掌托起自己的命运。等到回首我这一辈子时,看着自己曾经留下的足迹,也许会欣慰的一笑,虽留有遗憾,却更能品味出人生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一辈子的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nt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