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90平方公里的焦作沁阳神农山,山峰俊秀,谷壑幽深。传说是五千年前有一个叫神农氏的人,在这里设坛祭天,他辩五谷、尝百草、创农耕、造工具,开创了农业和医学的先河。
随团进入景区大门,神农文化广场和神农纪元广场纪念性地标耸立,手机拍摄留影是必须的。
今天上午神农山没有风,温度有点高。在神农纪元广场小游一会儿,看了一下“神农山风景全景图”赶紧离开。向北,向北,后面的路还很长呢!
神农山分前山索道(由东向西)和后山“一线天索道”(由西向东)。
先坐前山索道,体验一下半小时的高空畅游。
下索道,进“一天门”,登“中天门”,跨“南天门”,步“三清阁”,游“紫金顶”。到此,现在真正站立在了神农山的头顶!
放眼望去,四处环山,天与山连接,雾雾蒙蒙。山之大,人之小,感慨万千!亿万年的奇海桑田巨变,五千年的人类繁衍,吟不尽的诗歌,颂不完的散文,大自然给予人类了无限。
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在山顶伫立久了,众人一致抱怨:一个字“嗮”!两个字“真嗮”!三个字“嗮透了”!
下山!
下山!
快下山!
刻不容缓!
一步一台阶,
步步腿打颤;
不管汗水流,
先将风景看。
你看,眼前的珍稀树种“龙鳞松”。
它的挺拔,它的苍劲,它的不屈……用不尽的词语,蘸不完的笔墨,谁能诉说它年年岁岁的变迁。
你看,亿万年的石灰岩在逐渐风化。
大山的岩石与“龙鳞松”同在,有山必有松,山山不同,松松不一。它是人类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的奉献,还有精神的满足。
还有,你看,盘山路径边的植物。
每一棵植物都有灵性,这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站在什么角度去观赏。
终于到了山下,又回到“神农纪元广场”。
我们由南向北直上,坐由东向西索道上山;再向北向东环绕,坐后山索道下山向东;再由东向南坐小交通直到山下。
360度大循环游神农山的故事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