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学习没有效率,是因为你不知道这几点……

你的学习没有效率,是因为你不知道这几点……

作者: May姐带你飞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09:56 被阅读0次

昨天,一位知乎网友私信给我,问学习没有效率怎么办?

 说实话,有关学习效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拆解为很多方面,比如,你为什么要学习?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每天是怎样学习的(包括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所以,三言两语无法回答给他,决定写一篇文章,谈一下的我对怎样提升学习效率的看法。

 在和他交谈中,他说,他想自考,所以在学习。但每次学习只能持续30分钟就不行了。他也知道,不吃学习的苦,就会吃生活的苦。但因为学习效率很低 ,很苦恼。

由此看来,他的学习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参加自学考试并通过。

实际上,学习的类型分很多种,针对考试的学习应该是其中相对简单的。如前所述,学习目标已明确,确定学习目标的问题暂时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接下来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了。

 1  立刻行动,不要拖延

这是一个现在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很多人都有拖延症。

 明明有两天的周末,一定要在周日的晚上才开始写作业。

明天下午就要上课了,那就明天上午再备课,匆匆忙忙连无法都没吃好。

 有一个方案,老板限定下午6点之前提交,一定要在5点59分才敲完最后一个字。

 ……

就像这位知乎网友说的,每天都会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认真学习。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对于这种没有deadline的自己要参加的考试,我想,如果不改掉拖延的坏习惯,肯定是明日复明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了目标就立刻行动,才是最好的做法。

 知乎网友Caun Derre在回答“30岁才开始学习编程靠谱吗?”这个问题的时候,说了一句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对于提问的这位网友来说,如果你上高中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尤其是你确定了目标之后,立刻行动就显得更加重要。

 问题是,明明已经有了确定的目标,为什么还在拖延呢?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拖延就是因为懒惰。确实,懒惰是造成拖延的一种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拖延是对未知恐惧的一种自我保护。

 一般而言,可以称之为目标的东西,实现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它需要花费你很多的时间、精力,需要考验你的意志力和自控力。而且,经过努力,目标也不一定会实现,因此,你可能还要承担失败的后果。

 但是,只要不开始行动,就永远不会面临失败和丢脸的问题。在潜意识中,人是恐惧失败和丢脸的,拖延正好掩盖了问题的本质。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以自己有拖延症为借口的人,去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做某事的原因。

 拖延并不仅仅是拖延,它还会给我们造成心理负担,就像这位网友,很显然,这件事情没有做好,他因此担负着情绪和人际关系的负担,不然,他不会像一个陌生的网友求助。

 但是,因为恐惧就不行动才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开始行动,无非是两个结果,一是实现目标,皆大欢喜,二是失败。即使失败了,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所以,先行动。

 2  别高估你的意志力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学习目标,并且开始行动了,那么恭喜你,你向前迈了一步。是不是依靠意志力就可以保持高效率的学习?

持之以恒的学习,尤其是高强度的备考学习,是对人意志力的极大考验。但是很不幸,单凭意志力,很少有人能够打通关。

 在你还没有形成高强度学习的习惯,你的大脑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会本能地提取出负面的信息,这是无意识的,但是人是高等动物,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干预大脑,这就是自制力。

比如,我在减肥期间,看到别人吃饭香喷喷的,大脑的本能反应就是我饿了,好馋。但是我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来干预大脑的这种反应,如我可以不参加聚会,在吃饭的时间远离人群等。

 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能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抵抗想大快朵颐的本能吗?很难。

 正如这位网友一样,他每次看书30分钟就不想看的时候,能单纯依靠意志力继续看几个小时吗?最开始也许可以,天天如此,很难。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一些手段或者说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就会反复出现。而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类从事的众多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比如学习。

 在学习中,可以使用这样的强化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inciple),用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3  改变结果导向的认知,专注于眼前

虽然,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可以使我们有努力的放心,对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有指导意义。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过于关注目标会使人产生较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一个认知偏差,即只盯着最终结果,但恰恰是这种结果,即我们可以称之为目标的东西,在当下看来,遥不可及。只盯目标,往往无助于其实现,反而会导致茫然、焦虑、甚至是惶恐。

改变结果导向的认知,可以减轻这种压力。

 比如,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只要想到那二十几万字需要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内心就会升起一种无名的焦灼感。实际上,这种焦灼感只能让你表面看起来比较忙,但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

这个时候,需要把最终的目标转化为一项项任务。

 为了实现在一年内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这个目标,我把目标分解为两大步。第一步,把零散的资料分类整理清楚。第二步,正式写作。

但是,第二步“正式写作”这个目标还是很空泛,到底怎样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写作部分可以细化为几步。一,搭建论文整体框架。二,搭建论文每一部分的小框架。三,将框架内容进行填充,就是把整理的资料放进论文合适的位置。

这样,一篇大论文就变成很多小部分的叠加和组合。接下来可以根据内容的主次、多少,具体分配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这个例子只是说明,当你面对一个很难一步实现的目标时,将目标分解、细化,然后专注于眼前要完成的任务,摆脱只执着于结果的认知束缚,往往能取得不错的进展。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也不会一口吃成个胖子。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学习没有效率,是因为你不知道这几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ow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