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冲泡大规律:
一般情况下,全发酵 后发酵 重焙火的茶适合沸水冲泡;轻发酵,不发酵的可适当降低水温;不以香气见长,以厚度见长的茶适合煮饮。
老茶梗多,茶多糖含量高,多糖和胶质以及仓储的仓味,在高温下会更容易释出,异杂味会挥发掉一部分。
荒野茶园与常规茶园的区别:
荒野茶园采摘难度大,采摘不会很频繁,基本就采春茶季,一轮银针,一轮牡丹,一轮寿眉,休养生息的好。常规茶园采摘频次高,从银针到牡丹到寿眉,会多次采摘。
办公室喝茶方式分享:
1.主人杯+壶,盖碗,快客杯+小茶盘
2.选择可以闷泡的茶类(老寿眉(红炉映雪) 陈皮熟普(秉烛游)等)用保温杯即可。
3.全套配齐更好 看办公环境而定
关于储存:
需要放冰箱的茶类:
绿茶 用绿茶做茶底的花茶 发酵度低的乌龙茶
判断:看汤色,一般汤色淡的需要放冰箱
例外:白茶,普洱无需放冰箱
芳香物质:
茶叶中有700多种芳香物质 乌龙茶中有500多种,最多。 芳香物质有高沸点芳香物质和低沸点芳香物质
草本 青果 花香 果香 清冷调 温暖调 奶香 烘焙火功香 仓储味 陈化后的红枣 参香 粽叶香 干荷叶香 霉味 熟化味 呕堆味 异杂味:铁锈 机油 烟味儿(松烟香)
正山小种中的马尾松中的烟熏香 可以增长桂圆香
普洱茶中的烟味来源:
火塘中的烟味进入到茶中 不能当成老茶的指征
密封不敞口储存茶 不透光 可多套几层材料 铝箔套(金属)存茶耐久性好 远离异味源头(厨房 猫窝 狗窝)
喝茶需要一气呵成吗?离开后茶跟空气发生氧化后会影响口感。
茶不能凉 人走茶凉 凉茶待客不礼貌
处理方法:茶水分离 煮饮保持温度
香气:
绿茶:花香 清香 鲜笋香
黄茶:甜花香 粮食香:锅巴香 稻花香
白茶:新茶与绿茶有相似度:清香 鲜甜
老茶:巧克力 可可 蜜香
乌龙茶:清香到熟果香 花果香明显
红茶:玫瑰香 薯香 蜜香 蜜薯香 麦芽香 焦糖香
黑茶:木质香 菌香 参香 偏大地系
关于糯香熟普:要看来源 用工艺做出来的糯香可喝 再加工用糯叶加进熟普的要看生产过程的干净程度 干净的可以喝
青草气不是好的味道 青草气是低沸点芳香物质中的气息 杀青没有杀透会有青气 让自己舒服愉悦的才是好味道 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新工艺白茶不利于后期转化 它加了揉捻和发酵工艺 不建议购买和存储
留样品储存做测试可以 比较明确的具有转化价值的茶:焙火比较透的武夷岩茶 单枞
白茶 黑茶可长期存储转化
黄茶分为:黄芽茶 黄小茶 黄大茶
味道:
酸甜苦咸鲜 氨基酸 茶氨酸 白茶芽茶 绿茶 鲜甜 爽
寿眉甜度高 鲜度肯定不如牡丹 银针
鲜度排序:含芽率越高鲜度越高
绿茶 白茶 黄茶 乌龙茶 红茶 黑茶(没记清楚,不确定)
并不是芽头越多越好 乌龙茶采摘标准要求成熟度 猴魁一芽二叶 龙井一芽一叶
花茶除了看芽头 还看花
咖啡碱:苦 茶多酚:涩
喝茶的人会进入成熟态 茶是大人之味
形香色味 评茶的纬度
外形:
采摘标准 芽头美不美 采摘标准高不高 看工艺的瑕疵 爆点大多时候是缺点 个别茶除外
好茶是不是看外形就能看出来的:不是
芽头越嫩未必越好 这个观点不成立
龙井采一芽一叶 不是纯芽茶
岩茶需要对开叶 需要充足多酚类物质 不采纯芽茶 生普也需要一定的成熟度
外形匀称度够是好的表现 有利于加工
举例:炒肉丝(具有一致性 品质也会统一)
唯芽头论是不正确的
看色香味,外形可以看一下,作为其中一个参照指标。
绿茶有往熟做往轻做的区别 寒凉不是绝对的
青气(青草气 青臭气)是一种低沸点的物质 工艺到位可以挥发掉
清香是愉悦的气息
新白茶如果工艺到位 青气三个月可以挥发掉
乌龙茶发酵度10—80左右 颜色由浅入深
白茶不炒不揉自然萎凋 多酚氧化酶没有失活
普洱生茶制作过程没有让多酚氧化酶彻底失活
白茶与普洱生熟茶会在一个周期内逐渐氧化
哥德堡号 明代茶叶 用锡罐保存 捞起依然可以喝
看汤色可以判断茶的发酵度
红茶 乌龙茶 熟普在制作过程中就已经氧化出来 普洱生茶 白茶需要后期转化
醉茶与耐受度有关
冲泡方法不同 滋味有差别 独立包装与50克包装口感会有细微差别
高温香 一冲泡出来
40℃左右是中温香
杯底留香是冷香(低温香)
高沸点芳香物质需要用高温激发出来
对自己的冲泡手艺没有把握可压低水温泡生普
细嫩 芽头多 头春头采 可以降低水温或用中投或上投法(约等于用90度的水冲泡)
香气:
嗅觉失灵,茶的好喝程度会降低80%。
茶中的挥发性芳香物质有700多种。占干物质中的百分之0.0几,但它带给我们喝茶的幸福指数占到了80%。
标签服务于香气滋味,更优秀它才是有意义的。
风味轮细化到已经探索到了茶界的无人区
木香调 药香调 辛香调 花香调 果香调 其他调
前中后调:前调 温杯,摇香(还魂汤)
主体部分是中调
后半部分是尾调(尾调悠长 绕梁三日)
柑橘类精油挥发速度快 檀香精油 木质调相比于柑橘属挥发的会慢一些
花果香析出的快,木质调析出的慢一些 香的苦涩的在前面析出 后面是茶多糖的析出 所以茶汤后面会出木质香,口感会甜一些
关于洗茶(润茶):
高等级的绿茶 红茶不建议洗 可以润一下 秒出汤 干茶微润即可
熟普 六堡等有微生物参与发酵的茶类可以洗一下 (灰分多)
喝黑茶可以让它停留几秒钟再出汤 有仓储异味的可以洗两次
单枞岩茶 可以作为还魂汤喝
长期高温基本消毒杀菌过了 可以直接喝
农残喝不出来 农残不会比蔬菜水果更多 且多是脂溶性 不会溶于水
日本对绿茶的国标会很高 因为吃茶 抹茶 用茶粉
越是贵的茶产区越会注重农药残留问题
朝如青丝“暮成雪” 红炉映雪
瑶台仙(丰腴的口感 李白写给杨贵妃)
秉烛游(陈皮普洱 小桔灯 满天星河 跃动如星河,沉稳如大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鼻前嗅觉和鼻后嗅觉共用 喝茶的幸福感会更高
不溶于水的香气物质鼻前嗅觉会捕捉到 溶于水的会通过鼻后嗅觉感知到。
喝茶可从白茶开始 沐月 慕白 暮成雪 红炉映雪
对冲区别更明显 白茶先泡 五道后闷煮
味:
形容:好的和坏的
好:甜 甘 鲜
中性:苦涩(生物碱 茶多酚(儿茶素 涩味物质) 咖啡因)
味觉指征:甘甜鲜美苦涩综合(均衡)
味道偏酸:发酵工艺,沸水闷到
味觉纬度:浓度 烈 收敛性(生普 岩茶)
烈 浓 纯 柔 淡
岩茶 生普:烈
红茶:纯
黄茶绿茶(柔)
高品级绿茶(淡雅)
外焦里嫩(口感)
鲜爽:没有钝感
厚:粘稠感
滑:顺滑
薄:淡非薄
普洱生茶 18—20年就已经很好喝了 无需非得追求老茶 涩味物质下降 甜味物质上升
口感和滋味:
滋味是味蕾捕捉到的 粘稠 通透
甜是直接给 甘是苦后回甘
月光白无需特别陈放 与新工艺白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需刻意存放转化
骨感是茶多酚支棱起来的骨架感。
软糯的像粥一样的是没有骨感的。
秋茶未必不好喝 春水秋香 春茶的鲜爽度会更高
金牡丹加了摇青工艺 有焦糖感
重焙火的茶可以往老茶里转化
中轻焙火偏像绿茶 基本没有转化价值
所有茶的工艺都是奔着“去苦去涩,增香增甜”的目的去的。
不是所有的原料都适合用所有的方法做。
不同的茶有适合自己做的工艺,需要用时间来验证。
茶苦涩的物质是茶多酚和生物碱(咖啡因)。茶叶里面的咖啡因含量超越咖啡,因为五味调和,所以不会感觉特别苦。
举例:糖醋排骨
一念两字茶 只有香气 滋味 三字四字茶 有前调中调后调
越高阶的产品表达越细腻
喝茶是风味和审美的综合体现。
内容源自于一念茶文化分享 侵删
2024—2—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