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到“俯视”,今天被两个娃娃“教育”了

说到“俯视”,今天被两个娃娃“教育”了

作者: 胡hu的时光沙漏 | 来源:发表于2022-09-23 23:25 被阅读0次

前几天读过采访昆明丑小鸭中学詹大年校长的一篇文章,很受触动。其中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讲“师生关系”的。

詹校长说:“师生关系只是一段时间内的关系,抛开师生关系,我们就是两个平等的主体,你也是生命,我也是生命”。

读完这段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是呀,除却这段关系,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

那么,回到家庭中,除却父子、母子的这段关系,父母和孩子也是平等的主体。

作为平等的生命主体,我们大人不能因为孩子个头小,就“俯视”他们,觉得他们不懂。

这不,一番感触刚刚到“学思”还没到“悟”的阶段,就有两个小娃娃给我来了一场“催化”——让我彻彻底底明白:谁也别小瞧谁!

第一个娃是我自己生的。

回家的电梯里,宝子兴致勃勃地讲他周六的安排:

先上弯吉他课,然后去上格斗;

回家后就把作文和英语打卡完成,接下来会利用中午的时间设计他“笑逗社”的邀请函,然后跟小伙伴去骑车……

巴拉巴拉说了一顿,但是作为老妈,我瞬间就把谈话提高到——“但是,你以前上完格斗课回来,都没有写过作业呀,总是急匆匆地下楼跟小伙伴玩去了!”

宝子白了我一眼,说:“那是以前,这次是我计划好的。”

我“哦”了一声,表示我的“不信你能做到”。

宝子停顿了一下,然后用很有力量的语气说:“不过,老妈,明天我训练回来,你可以说让我换衣服、喝水这样的话,但是拜托不要提醒我写作业的事情,因为你一提醒,我心里马上就会抵触!”

哇哦,了不得,“抵触”这个词用得太贴切了!

根据“课题分离”这一说法,学习本来就是宝子自己的事情,我不说,他也知道要写作业,但是经我一干涉(提醒),他就懊恼生气、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我再一次清楚地明白,之前善意的提醒,都是“越界”,得改,彻底改!

第二娃是姐妹儿家的,比宝子小,是个一年级的小朋友。

今天跟小姑娘聊天,聊完震撼之余惭愧不已,觉得自己真的像没启用大脑一样活了四十多年。

就以上学时的课程安排这个事情为例。

我一路上完毕业,又参加工作还当老师,但有个问题如果不是小姑娘提出来,还真是从来没有思考过,更别说质疑了。

小姑娘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课程表上的语文课要排那么多?为什么数学、美术、音乐、科学……都排那么少,有的一周才排一节?

大人的回答是:因为语文很重要啊!语文学好了,可以考上很好的大学的!

小姑娘说:那光学语文了,数学和别的都考零蛋,就能考上好大学吗?……

我当时站在旁边,大脑一片空白,过后,觉得小姑娘问的问题实在太好了。

的确,我当时有个答案瞬间从脑子里蹦出来过——这是国家课程计划里规定!

但是,我没好意思说出口,因为想着肯定接不住小姑娘的追问:国家课程计划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对呀,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我怎么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凭什么?

总是一听见“规定的”,就认为理所当然,就顺从接受,甚至都没有质疑过,更不要说批判了……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比孩子丰富,比孩子懂的多,“吃的盐比孩子吃饭还多”、“小屁孩儿懂什么”……在孩子面前嚣张的不得了、骄傲的不得了,指手画脚的。

殊不知,一直被你“俯视”的孩子,你不肯蹲下来和他平视的孩子,有着你不曾有过的广阔的视角、开阔的思维,和可贵的质疑精神。

你也是生命,我也是生命。

虽然出生时间有早晚,在人生长河中的角色不同,但是,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可以“为人师”,而不是只有我们这些“好为人师”的傻大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到“俯视”,今天被两个娃娃“教育”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qo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