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读萨古鲁的话,一直在思考,他究竟在说什么。
从存在(being)到行动(doing),再到拥有(having)。这意味着,我们从来就不应该透过行动来追求圆满。圆满被视为一种内在状态,无法向外求得。
我们行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圆满,而不是取得它;
我们行动时为了庆祝内在的圆满,而不是追求它。
02
人是先存在着,有了想法,想要去创造什么东西,然后开始行动。
想起阿纳丝塔夏也一直在强调,人的创造的重要性。
但萨古鲁说,大多数的我们,是反过来的,因为觉得自己不完整,所以被欲望驱动着行动,为的是求得某种东西,或者以某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身份。
然后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很像,一个人并不认可或知道自己是谁,然后他便去做些什么,来演绎自己是谁。
比如我们给自己贴上一些标签,来证明自己取得某些成就或是个厉害的人。
我们不是因为自己是这样的,而去表达和彰显自己。我们因为想获取什么或外界的肯定,来去迎合外界成为一个也许不是自己形状的样子。
然后总觉得哪里不对,无法自在,无法做自己。
03
不知道做到萨古鲁所说的先存在,再去行动,需要怎样的能力。我只是在头脑里思考,如果人人能做到如其所是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感觉会像天堂一样。
每个人都像花一样绽放和表达着自己的样子,没有扭曲的迎合,妄自菲薄,自斩双翼。每个人都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拥有了一些表达了自己频率的东西。
04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方向,存在→行动→拥有。
蔡志忠老师的人生,是否也可以用这个顺序解读?3岁半找到此生要做的是画画,这是他想存在的方式。然后十几岁离家,一直在更好的去画的路上。最后拥有了他现在的成就。
而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这个步骤,我们被教导要好好学习,然后能上个好大学,然后能找份好工作,然后能挣好多钱。
然后呢,然后我们忘了自己的梦想,并不知道自己是谁,活的很迷茫,没有方向感,并且并没有因为这个顺序获得好多钱,或者拥有了好多钱,内心依旧空荡迷茫。
所以真的富足吗?好像大多数人都很挣扎,人们以为自己不快乐,是因为没钱,所以挣扎着努力挣钱,有的人终其一生没有完成,有的人完成挣到了,然后发现钱不是问题的答案。
05
好像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啊。
怎么改呢?
修行修行修行,倒空原来的低频限制信念,多安装些喜乐富足平安的信念,然后继续修行修行修行。
一定是要有行动,最终去练到知行合一的状态。
而我们普通人,刚开始时,不要妄想自己能一步登天的成为萨古鲁。
如果遇到很多情绪、挫败感、失去信心,这种纠缠自我否定无聊无力。
都先放心的受着吧,这就是正常的过程,哪怕不修行,人都会被自己头脑里的各种颠倒妄想,折磨的五迷三道。
没有什么事是大事,只要还没下线,今天的喜怒哀乐都会过去,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头脑又会制造一堆新的爱恨情仇供人们做题修炼。
今天是
日更第64天/36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