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这个吃瓜的年代

在这个吃瓜的年代

作者: TSG666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3:36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一辆载有10余人的公交车,突然越过中心实线,再撞向正常行驶的一辆红色小轿车后,冲向路沿撞断江边护栏,最后不幸坠入长江。

            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关于此事件某媒体第一次新闻报道说疑似女司机逆行与公交相撞,导致公交坠江,女司机已被警方控制;第二次又报道说是女司机逆行,导致公交坠江;第三次报道完全确定了女司机的行为,说都是女司机干的。随后,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或跟风报道,一时间,女司机成了众矢之的,在新闻媒体报道下的评论区,各路“能言善辩”的吃瓜群众彰显着自己的"正义感",强烈谴责女司机,有指责不应该穿高跟鞋开车的,也有斥责不遵守交通规则开车逆行的,更有甚者,说一车人的性命难保,都是女司机害的,应判她死刑。谩骂与谴责声铺天盖地,不断发酵升级,言语也更加不堪入目,一些过激的言语更是赢得吃瓜群众的大力点赞,并回复表示赞同和解恨。在事故视频公开和警方发声前,众多吃瓜群众都将矛头指向了女司机,讨论着应该如何处罚女司机,甚至还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直到后来真相揭晓,事故原委得以澄清的时候,女司机才从飞溅的唾沫中解脱出来,各路吃瓜群众马上又转换角色,从当初谩骂女司机的阵营中撤离,转而加入调查公交车司机、质疑长江二桥护栏可靠性的大军之中,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还不忘为女司机喊冤,却忘了之前对她的怒不可遏。

            就在同一天,整个事件的矛头从女司机变成了公交车司机,如此快的反转速度,却也跟不上无良媒体为了“蹭热点”乱带节奏的报道速度,跟不上键盘侠们一肚子火的发泄速度。“女司机”、“逆行”、“被控制”,这些在当今社会如此敏感的词语,哪怕只有一个,就足以引起大家的“口诛笔伐”,被推上风口浪尖了,更何况它们被放在了一起,也就引发了更加激烈的声讨。一个人缺乏理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爆炸式的传染速度让绝大多数人丧失了理智,《乌合之众》中有一句话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取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传播新闻、发表评论的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键盘侠们随便敲几下键盘,点几次鼠标,就能引起吃瓜群众的拍手叫好、随声附和,双方又都能感到大快人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为了博人眼球、赢取流量,往往在毫无根据下夸大其词,走向极端化,对公众造成误导,而网络使用者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和自由度,激烈的言语让人感觉到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人们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满足着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欲望,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这些由信息传播带来的归属感和网络经济效应,正是用降低智商后的不理智换来的,但是,吃瓜群众们是否考虑过,像女司机这样被误会了的抨击对象,莫名其妙地被冤枉并成了众矢之的,即便事实澄清,但是对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多么巨大啊!

            最近除了万州公交车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李咏离世的消息也让人不胜唏嘘。李咏的妻子哈文发布一则微博:“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李咏患癌离世的消息像炸弹般在网络上炸开了锅。这位主持过《非常6+1》、《幸运52》等节目,也在《春晚》带给大家欢声笑语、陪伴大多数人走过美好时光、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咏哥”的优秀主持人,就这样毫无征兆地离开了。仿若昨日,一家人还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他的节目,这一切都是这么近,却又是那么远。

    然而,令人感到气愤的是,在2015年,李咏主持《绝密往事》时,传出现场突然呕吐、身体不适的消息,李咏为了不让嘉宾演员过多等待,稍作休息后坚持将节目录制完成,尽管如此,之后却被网传吸毒,呕吐是因为“吸毒量大”导致的。吃瓜群众带了一波又一波的节奏,牵强附会地证明言论的正确性,只要搜索相关词语,论坛里面扎眼的内容随处可见。他从央视离职,定居美国,就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被爆料信奉穆斯林,又被贴上“背祖弃宗”的标签。李咏生前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于2017年的感恩节,微博中感谢了家人和所有人,却被有些吃瓜群众没来由地恶意评论,各种标签又被贴上,无论是无端的讽刺还是不明事理的跟风,他都选择了不做回应。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面说: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李咏的沉默应该是对非议最好的反击吧。李咏17个月的抗癌治疗鲜为人知,安安静静,可是又有谁知道,他在看到负面评论的时候,内心到底经受了什么呢?在这个畅所欲言的时代,不仅仅是被评论者,吃瓜群众更需要睿智、冷静、理智的“沉默的大多数”。

            其实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云南女导游事件、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大学生怒踹熊孩子事件、“格斗孤儿”事件等等,然而即便吃瓜群众经历了这么多反转事件,早已身经百战,却仍旧抵挡不住舆论和流言的诱惑。弗洛姆认为,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受到压抑的那些领域构成社会无意识领域。社会无意识中的有些内容经过“社会过滤器”过滤以后转化为社会意识,通不过过滤器的则被压抑在无意识领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低成本的网络发泄方式使得现实中被压抑的无意识得到释放,而在匿名的网络环境中,吃瓜群众都好像戴上了面具,内心约束力开始降低,更利于情绪的释放,从众心理作祟,呈现出一种“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却也造成了很多网络暴力的悲剧。

            “流言止于智者”似乎并没有那么好用,吃瓜群众如此庞大的群体,想要让智者成为大多数并不那么容易,《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有一句话:当你想要去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请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过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这句话放在现在,更多的应该是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即便是那些拥有优越条件的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

            阿德勒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个体克服自卑心理有两种有效途径:一种是肯定之肯定,即不断完善自己,追求优越感。另一种是否定之否定,即对否定自己的人或者物予以否定。互联网时代评论热潮中的口诛笔伐、唇枪舌战正是否定之否定的表现,是一种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人或事的强烈反驳。有句话说得很好:余生没有多长,所以请你善良。在这个吃瓜的年代,面对能够引来非议的人或者事,请先控制住内心发泄情绪的冲动,冷静下来后理性地看待问题,在事件真相完全揭开前不要妄加评论,因为或许你现在正在指责那个人,后来却发现原来是个受害者。如果实在想评论一番,请先理性地分析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评论,事情真的是大家说的这样吗?自己真的了解了事件的全貌吗?还是只是为了获得归属感,超越那份自卑感呢?


    虽然热点已过,但是仍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这个吃瓜的年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te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