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雅而不俗,含蓄不尽!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雅而不俗,含蓄不尽!

作者: 诗词品读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17-07-18 13:07 被阅读43次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北宋司马光《西江月》

历史长河的冲洗,让司马光给后人留下的形象多是伟岸的政客,忠贤的臣子,正派的君子,以及全能的才子。关于政治,他敢于直言上谏,敢于为旁人之不敢为,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对他钦佩不已;关于为人,他两袖清风,正直不阿,真诚待人,连百姓都被他良好的德行所感化;关于做学问,他兢兢业业,认真刻苦,通晓音乐、律历、天文、数学之外,他在经学和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极大的建树。

正是这样一个做人做事都无愧于心的正人君子,用他的言行将自己的铮铮铁骨傲立于世。人们敬佩并仰视他,以至于生出一丝疏离感,可谁曾想,他竟能写出这样一首饱含情感的《西江月》。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永远是关于情的歌颂,司马光用这样一首词来表达自己对情的感悟,继而为后世留下一抹温情,那仰视的疏离也就荡然无存了。

这首词上片写舞者的容貌与姿态:发丝松松地挽成一个云髻,皎好的面庞淡妆修饰便已天成,若是洗尽铅华,怕是更加美艳绝伦。烟青色的衫子罩着她轻盈的身姿,飘飞的衣带翠雾般笼罩着她,她翩翩起舞的样子像极了那飘摇无定的飞絮,是那样的轻盈自在,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下片由景入情:酒席兴尽,笙歌散去,酣畅后的醉意也渐渐清醒过来,繁华过后的曲终人散总是无比凄凉。庭院深深,寂寥冷清,酒醒后的人儿也静默无声,孤月独斜,寂寞地悬挂在墨色的空中。唉,早知如此又何必相见呢,不如不见的好,无情也总比多情让人好过。

从初遇时的惊艳到起舞时的钟情再到宴尽后的追念,司马光写得细腻悠长,足以见得意之绵,情之切。他不写美人有着如何的容貌,而是从美人的发髻与淡妆,以及那“飞絮游丝”般的舞姿来着手,用词清倩婉丽,稍加笔墨便刻画出一个清雅脱俗的美人形象。写情时他不直接抒发对美人的慕爱之意,而是用怅惘来间接地表达对美人离去后的不舍与追念。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雅而不俗,含蓄不尽。

文 | 三度

品读更多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美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国学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和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诗词文化,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

相关文章

  •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雅而不俗,含蓄不尽!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

  • 人到情多情转薄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无情不似...

  • 西江月【司马光】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 一日一书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遇见你的时候,是夏季。 和朋友安静的坐在大门旁树林里的石凳上聊天,大多都是些陌生的面孔,静谧的空气里透着一丝尴尬,...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有的时候默默地关注着一个人,不打扰是最后的温柔。只在远处默默地注视着一举一动但是只是关心,不会去打扰。 有些时候,...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如果我努力工作,是为了证明某个曾经看不上我的人对我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某天一个不小心,那人挂了,我从此失去了...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冬阳和煦,高空朗照,历经漫漫长路,终回到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或许十年间,从未和你离得这么近过,我想见你,很想见你,...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提到司马光,我们自然会想到他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在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中,该书是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

  • 如果不相见……

    如果不相见,如何体验“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的惆怅与无奈! 如果不相见,在风华正茂的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雅而不俗,含蓄不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th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