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

作者: 912cadc97be7 | 来源:发表于2018-05-27 11:20 被阅读54次
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中记载: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国三个勇士,力能搏虎。

晏子前趋拜谒,三士无礼没有起身回礼。

晏子觉得这三个人威胁齐国,纵使没有危害齐国的罪状,也向齐景公上奏要诛杀他们三个。

齐景公说这三个人太强了,恐怕不能武力取胜。

晏子说要智取。于是让齐景公次赏赐他们三个人两个桃子。

结果三个人君子风度,自觉受辱,拔剑自尽。

他们太笨了,不会把桃子榨汁,分而饮用;也不会像切西瓜一样分瓣平分。

诸葛亮还写了《梁甫吟》赞美晏子有政治眼光。

在古代君主专制的社会背景下,无罪的人只要无礼,或者对国君起到威胁都该死。

这三个人的高风亮节和晏子的毒计相比,一高一低。

相关文章

  • 中华典故(三十四)

    二桃杀三士典出《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比喻借刀杀人。 鸿门宴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比喻加害客人的宴...

  • 2017-11-06

    二桃杀三士,评的不是优秀,伤的却是人心

  • 何谓绕道而行?

    今天有看到一个挺好奇的词,叫二桃杀三士。这则成语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比喻的是借刀杀人。 本身的故事来于《...

  • 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四》,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个壮士互相争夺残...

  • 《世有桃花》读书笔记及感悟〈15〉

    “冲动是魔鬼,贪欲是炼狱” 今日读书读到春秋后期齐国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令我颇多感慨。 齐国...

  • 二桃杀三士

    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 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中记载: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

  • 二桃杀三士

    公孙捷、田开疆与古冶子三人,自号“齐邦三杰”,齐景公甚宠之。三人挟功恃勇,简慢公卿。 一日,鲁昭公朝齐,景公设宴相...

  • 二桃杀三士

    我是齐景公,我现在有个很头疼的问题,我手下有三个猛士,他们居功自傲,不把群臣放在眼里,而且对我也越来越不恭。 那天...

  • 二桃杀三士

    如簧巧舌胜枪矢 轻摇薄唇败雄师 六国相印苏秦缉 三二君王拜张仪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桃杀三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wm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