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一个自媒体作者的课程,讲到故事的创作,可以通过”抄书“完成。不是按照原书一字一句的摘抄,需要二次加工创作。
刚才想到,现在很多付费课程,有听书的,对书籍的解读的,不也是抄书的一种吗?围绕书内的故事,再加工再创作,吸引读者关注。
只是自媒体的水平参差不齐,提供的价值有限,只要写的好玩,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就行了,入门门槛不高。
而得到上的抄书者,比拼的却是思考力,给出超乎意外的信息,让你感觉满满收获,其实也是满足了好奇心。
上面两者不管水平多高,其实都是满足了猎奇心理,只不过目标人群不同。
自媒体很多是一群水平参差不齐的创作者,得到是一群有学识的知识分子。不能说哪一样高尚,只能说满足不同层次的就是有价值的。
突然我就有了一个新的视角,看待提供高深莫测的解读古典文学这件事,例如熊逸解读《资治通鉴》,本质上就是”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