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态度打动,开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然而林语堂折服,他对于人生的洞察对人性的解读,对于历史对于社会的深入剖析,使得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而是每个人的人生指南。
人生的智慧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是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可见,日常生活中大智慧未必如小智慧实用。
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难言的惊险变化,所以女人只要聪明解事,规矩正常,由她身上时时使男人联想到美丽、健康、善良,也就足够了。男人的头脑会驰骋于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况,为千千万万的念头想法而难得清闲,时而欣喜雀跃,时而有隐忧剧痛,因此觉得女人的宁静稳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岁月之中进展运行而不息,感到纳闷难解。
了解人的性格很难,甚至聪明人也常会受骗,只有冷静的观察者才能看透人的性格而预知他将来的发展。
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而小人必占上风,因为正人君子为道义而争,而小人则为权力而争,结果双方必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坏人得权。
苏东坡不恨任何人,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无所畏惧的基础是成为一个强者,当我们在一个群体遭到排挤时,如果我们能力足够强大,大可不必介怀,我们之所以对那些对我们做过不好事情的人耿耿于怀,是因为他们真的有能力伤害到我们。
苏洵个性强烈,不服管教,必又痛恨那个时代的正式教育方式,很多才气焕发的孩子确实如此。
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事实上,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朴质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
当我们无法理解周围的人时——
要了解一个活着的人,总比要了解一个已经死了一千年的人困难很多。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
这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完全透明的,所以也不必要求别人对你完全理解或者完全接受。
我们只能看到自己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真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最后一点感悟,苏东坡为何一直横祸上身,除了与宋朝的朋党之争相关,其实与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提倡的君子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但是苏东坡却是“敏于行敏于言”,言语的畅快和真实表达给他带来了很多的排挤,因为全社会的人不是讲假话就是不讲话,苏东坡却在说。可以说,儒家培养的分裂的人,但苏东坡没入那个套。其实一个人,若是他能力不足,说话越多越容易让人家看清他的肤浅,讷于言最大的便利就是在官场中培养了很多看似沉稳实则无能的人,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真正的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人,一个人,若他真的有能力,只需将他做的事讲出来就已经征服很多人了,怎么会完全不会说话了。所以苏东坡不是一个传统的儒士,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