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一篇推送,从点燃理想开始
你的青春里,是否有过一段被点燃的岁月?
《点燃理想的日子》是一本书,也是一句话。
如果说《东方时空》对那一代带的新闻人来讲是“点燃理想的日子”
那么《点燃理想的日子》这本书,对每一代人来说,都是警钟。
一本推荐新闻人必读的书籍,探寻这段新闻界的光辉岁月,走好今后的岁月光辉。
01
有的时候,成功是一种欲望,带着预感的欲望
《东方时空》为什么会成功呢?对于这些制作人来讲这种成功是一种预感,是当你为某一件事情努力的时候,你能感到成功的磁力在吸引着你。从外部的力量来讲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预感,但如果仔细去分析,你会发现,其实这是一种饱含自信的热爱。饱含自信的热爱能够带来“他信”使得一个人在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潜意识的接受到“他信”的支持力量。
我为什么坚持写作,要不停的写,我似乎也感觉到了,在这背后,真的是有一种欲望,那种记录真实的欲望。无论是新闻事件的看法,还是对于自我情绪的瞬间捕捉,当我想要落笔的时候,一定是被这种强大的力量所推动着。
前些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我胆怯的和他说:明年我想干件好玩的事。
他问我:什么?
我说:今年,我想做一个自媒体签约作家,哈哈哈。(真的是那种带着聊天的兴趣斗胆说的一句话)
他立刻回了我一句:好啊,想做就去做!反正人生也不长。
我当时真的很感动,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奇怪的梦想是会被嘲笑,会被否定的,朋友不仅没有说一丁点的“不”反而在告诉我:想做就去做啊。想做的时候,你是自信的,自信的时候你是能感受到这股力量的,而这种时候,也是最容易成功的。
02
我非常坚决的喜欢那段岁月,但我拒绝一切悲伤的怀念
白岩松
《东方时空》的那段日子是整个新闻行业届的光辉岁月,那段日子让一群追求新闻理想的人真正的走在了“探索真理的路上”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时代的大环境更是起着先决作用。而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讲,人生总会有过那样金灿灿的日子,哪怕是一场恋爱,即使分别,也有属于你甜蜜的回忆,但是,过去的日子一定不是拿来怀念的。白岩松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青春只是在将来回忆起来才意识到曾今有过,那青春还有什么意义;如果 理想只是在年岁大了,喝高了就后,才谈论的事情,那理想又又什么用呢;如果陈虻死了,我们都是在一次次的伤感中才谈论起陈虻,那陈虻的死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过去金灿灿的日子只是拿来伤感回忆的,那过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非常喜欢这一段话,并且认为这句话真的能够在生活的很多地方受用。尽管我们永远走在当下,但生活总是伴随着回忆和未来的,那么对待回忆最好的态度就是:坚决喜欢,拒绝怀念。
生活中的结果一定是有他的意义的,如果总是悲伤的怀念的过去,那这件事情结束的结果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白岩松说:过去很好,我只想让接下来的十年过的也能很好,青年的时光很灿烂,而现在,我只想让中年过的也能优秀起来,过去的意义是让我们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
所以,当我们回想起来什么所谓的“灿烂往事”时,再也不要去伤感光辉已逝,而是要明白:过去不可复制,未来可以创造。
03
请你也点燃一段“理想的日子”
你的人生是否有一段被理想点燃的日子?让你回想起来可以把头扬的很高很高;如果没有,请你也点燃一段理想的日子,如果不能有一段,那么请至少有几件事,是曾今被理想点燃的。
讲一件很真实的事情:我有一个不善言辞的朋友,他很喜欢辩论中的那种逻辑思维,而恰恰他也拥有还不错的这种逻辑能力。
后来,为了能够提高这种能力,他开始“狂讲话”疯狂的参加辩论赛,在比赛中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表达能力。
我问他:为什么非要用表达来强迫自己呢?你的逻辑能力已经不错啦。
他说:我想真正的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想到并且能够表达出来的时候,这种能力才算是真正的提高。
后来,他的的确确的得到了他想要的。
但让他成长的原因:是那段疯狂的参加表演的练习,因为那段日子是有“精神”的,这种精神是你拉开很多那年她都不会消散,并且深深扎根在你的身体里的。
白岩松说:
我现在不能是守在那里回望自己的青春有多牛,而是想着怎样去成为一个很牛的中年人,在下一个十年或者二十年,思考怎去成为一个很牛的老年人,或许,这才是东方时空的精神吧。
是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是去想曾今我是个多么牛的人,而是想着接下来我怎样还能做一个很牛的人,我想,这是一种普遍的思考方式,就像,你不该去想你热恋的时候有多甜蜜,而是去想在平凡的日子里怎么让彼此不那么平淡,甚至,当爱的激情褪去,你又给怎样为这份爱保鲜?时常懂得向后看,这样每个年龄都会过的更优雅。
这是一种思想,就像,我们学习,学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干巴巴的知识,况且大脑本身就有容量,有的东西注定是要忘掉的,怎么又会记得住所有的知识呢?最终的最终,我们能享受并且储存的一定是一些精神,一些方法。
想做的事,就去做吧!毕竟人生那么短;
还未点燃的理想,快去点燃吧,毕竟青春也不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