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1] ),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此书《钱穆谈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精神》,便是先生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讲座。
何为中国历史精神,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太深奥了,历史我们是知道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是了解过一些的,但是历史精神啦!好似从未有人告诉过我们历史的精神到底是何处,而今日先生的这次演说稿,便为我大致的讲解了一二,只是能读懂多少,便在于我这蠢笨的脑子,能灵光多少了。
红学家们研究一部红楼梦,都需要从言语,服饰,饮食,诗词,背景各个时期下去研究琢磨,何况是研究有着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历史,如此看来研究历史那更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更加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去评判历史文化的对错,故而先生为其分了以下几个角度。
提到历史,你一定如我一般觉得那是写在书上的过去式,供后人翻阅的,可是你想过吗?历史其实是过去式,也是未来式,更是现代式,因为历史在前行,先生在书中说道“生命和历史,都是带着过去走向将来的,但是不是直线向前,它中间尽可有曲折,有波浪。”
如今的国人总喜欢拿东西方作比较,西方的一定是好的,我国的一定是不好的,未曾想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一样的问题早已在先生的时期就存在,却到如今依旧不变。在先生看来东西方的历史是不同的,也不能对比的。在东方一统是常态,多统是变态,在西方多统是常态,一统是变态,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东西方国情的不同之处。这就跟两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一样,我眼中常态的东西,在你眼中是变态的。而回顾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一统始终是主线,多统只是偶有发生。
翻阅此书的时候,不敢随意跳目,唯恐上下不能衔接其意,若说书中我比较感兴趣的,该是第六讲的地理和人物了,却也不敢越过前头来看这后头,终究此类书籍,不似往日所阅书籍,可随意跳跃书页,唯有耐着性子慢慢阅读,此类书籍其实是枯燥的,却也能从中读出点趣味,中国历史太长久了,历史文化更是厚重,又岂是一本书就能包罗的,但先生的这本《钱穆谈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精神》,倒也是包罗了各方面,对于此类入门是不错的选择,作为敲开历史这扇门的,一个敲门砖。
回想读书的时候,对于政治,对于历史的喜爱,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曾深入去思考过,反今读先生这本书,脑子到时一直随着先生的提问在思考,在解答,却也是不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