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自我更新 跃进到“我”的2.0时代

自我更新 跃进到“我”的2.0时代

作者: Super萱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08:53 被阅读0次

    我承认,这是我今年截止到目前遇到的最难啃的一本书,每看两页都有一种想马上把书合起来的冲动。这要是在三个月以前,我一定会选择换一本,但是!这次并没有。这是8月底就写在九月计划里的一本书,更何况这是作业呀,怎么可以不完成。这本书的枯燥指数名副其实五颗星。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一度怀疑我的精力不集中是因为浮躁,于是上豆瓣读书看了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原来绝望的不止我一个。

    坦白讲这本书其实我没看懂多少,之前同类型的知识积累不够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真!的!枯!燥!可是自己做的决定,自己列的书单,跪着也要看完。总是放弃怎么行呢!

    这本书跨越了五天才看完,其中包括两个无所事事的休息日。原来抵触一本书,我会果断结束,现在发现抵触,我会休息一下再看。习惯养成应该不仅仅指新的习惯,还应该包括那些日积月累的“坏毛病”。

    不要动不动就迁就自己,这是一条新原则。

    一心想着怎么组织语言写读书笔记,结果发现我已经把这本书读的支离破碎,真要写读书笔记,肯定是断章取义的多。与其应付差事,不如简单总结一下的好。

    以下,是我能够理解的仅有的部分:

    刻意掌控意志力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

    看书几近崩溃的时候脑袋里的小恶魔说:别看了别看了休息一下,你看看别人都在玩游戏,都什么年代了还看书……在马上要妥协的一瞬间脑袋里飘过一句:想偷懒的时候就想想看!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者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就是自我损耗。

    对于这一点,有着深入骨髓的体会。很多时候不是理智不允许,是感性控制自己不可以。越来越容易听到身边的人说我太理性,我从不解释,其实内心独白很简单:除了理性还有其他选择吗?因为你最终要为任何一个不受意志力控制的个人行为负全责,为什么要让自己后悔呢?这种自我损耗的过程非常痛苦,也许是因为经过打磨的人生会更精致吧!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的时候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

    可是,为什么要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受舆论控制的时代,谁也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不假装,不刻意,不装不演才是王道。我就是愿意在开心的时候笑的很大声,我就是喜欢在饿了的时候吃很多东西,我就是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我就是乐意自动屏蔽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人生短短几十年,凭什么活在别人眼里。我努力赚钱,买我喜欢的东西,去我想去的地方,凭什么因为别人的评论就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然了,言简意赅其实没错。无论你是否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都不应该白白占用别人的时间。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很直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总觉得铺垫一下比较稳妥,比如想问这个月奖金什么时候发,必须要先从昨天的晚饭聊起。

    简单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抒胸臆好过欲扬先抑。

    熟悉了,就会喜欢;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这是曝光效应和情感启发式的合并体。但我想说的是:一定要深思熟虑,然后再喜欢。盲目的追捧和理性的崇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让你丧失斗志,后者让你奋勇向前!

    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自己直接的自信。

    想起之前同事问我:“萱萱老师,气场怎么练呀?”简单说,气场其实就是自信度的体现,作为老师,扎实的备课和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气场强大是因为站在讲台上,我能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能为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给出值得信服的答案。那为什么会有人哆嗦呢?胆儿小呗,练练就好了~

    我一直都很喜欢于丹,从百家讲坛开始就买《论语心得》的VCD来看,一路从VCD追到了书,直到现在于丹的书也是出一本买一本,一本儿不落的看。虽然她一度传出一些负面新闻,但并不影响我对她的喜欢。在我看来,她简直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现代版,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有时候会直接体现在她的言谈举止上,比如于丹在节目中信手拈来的古诗词。除此之外,她还是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她不算漂亮,但是既有能力又有气质,而在这样一个主要看气质的年代,能力的直接体现就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是货真价实的那种,不是满脸透着心虚的那种。

    感性细节掌握理性大局。

    我们需要在工作中理性思考,因为要公私分明,因为要公事公办。上班时候的大脑模式应该是偏向理性的,认真严谨并且一丝不苟。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感性思考,因为要乐观向上,因为要爱憎分明。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是真性情的,分享欢乐并且直面困难。

    一些时候,是感性战胜了理性,我们是一个性情中人;有的时候,是理性打败了感性,我们是六亲不认的工作狂人。

    都是人生,也都被需要。

    对良好表现的嘉奖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有人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双向选择关系:学生选择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且将自己的理解情况反馈给老师;老师选择接受学生的反馈,并且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调整自己的课程内容和进度。都说好的老师能成就一个好学生,但我要说,学生的成长也能成就一名好老师。老师除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应该通过学习技巧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之后自信的面对任何新的知识。想想我的学生时代,老师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技巧传授,告诉我应该怎么学习的。你以为老师只是单纯的让你做阅读理解吗?你以为总结段落大意就真的只是总结段落大意吗?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的学生时代就是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度过的。就算是犯了错,老师的批评也是从“你太让我失望了!”开始,以“你一直都是好学生,以后别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听到没有?!”结束。熟不知作为班干部,我带头调皮捣蛋把老师气爆炸的事儿也不在少数。但就是因为被划分在“好学生”的行列,总是被老师鼓励,我居然“改邪归正”了!

    作为老师,我也一向主张激励学生,只有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愿意放下戒备更多的与你交流,你才能收到更多的课程反馈。

    我的学生在和我聊天的时候经常说他们紧张是因为他们怕我失望,怕给我丢人。我其实特别能理解,因为平日课堂上正面的鼓励和肯定会日积月累成你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你的激励引导下也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努力前进,当现实中的表现还没能达到你们心中的期望值时,学生就会有“怕老师失望”的心理,可见正面的教学话术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

    后悔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自我惩罚。

    我们做出的许多决策都是为了不后悔。

    生活中面对的选择太多,小到写字用哪只笔,大到到底要不要结婚。选择无处不在,舍得也无处不在。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也无所谓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只要决定之后不后悔,很多年后想到你当初的决定,不会用“如果当初……”来评价就好!

    面对曾经错误的决定和已经翻片儿的往事,应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可也没必要后悔,因为根本没用。

    好的也好,坏的也罢,都过去了。

    轻装上阵的每一天,都会有意外收获。

    我是Super萱,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更新 跃进到“我”的2.0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yv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