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闲谈过改编小说《老爸是只“狗”》的温情电影《再见,李可乐》。
影片其实并没有百分百明说那只叫做李可乐的狗与李妍的父亲李博宇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虽然,李妍早就在心里认定可乐就是父亲在以另一种方式关注、照顾并参与着自己的生活。
可乐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代替”父亲的角色给李妍以温暖与关怀,也在不断拉近她和母亲之间的距离,直到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了对李妍亲情缺失和母女关系破裂的弥补与修复任务。
今天要谈的这部电影《来自汪星的你》则用一种儿童童话故事的形式直接讲一位因意外过世的父亲变成了小狗,并穿越来到了女儿成年以后的时空,打开她的心结,治愈她积蓄多年的阴郁。
这部电影与《再见,李可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影片中江露父亲变成的狗阿旺使用了动画技术而非真实的宠物狗。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更加丰富多变的动画形象来展现变成狗以后的父亲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爱护和陪伴着女儿。
此外,这部电影带有儿童题材的属性,通过惟妙惟肖的动画形象也可以让小朋友们更容易接受与认可。
可在我看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我很怀疑这是主创团队为了偷工减料而采用的创作方式。
虽然制作动画且把宠物狗的形象做到活灵活现也是一项有难度的技术活,但相比与宠物狗培深厚候的感情,训练调教宠物狗使其可以完成影片细节上表情神态和动作的要求,直接用动画还是会有更高的效率,更节约时间。
其次,这部影片主要讲的就是父亲和女儿双向挂念的亲情,影片中大量使用小狗阿旺的主观镜头来呈现所谓的“父亲视角”,在通过女儿江露听不懂,特意将给观众的话来进行直接的情感表达,这样的方式有些生硬刻意,甚至有些说教意味。
在这一点上,没有狗狗语言表达的《再见,李可乐》就高明许多,通过可乐真切的眼神,形态上的动作和那些真实的亲腻反应,就可以缓缓展现出李妍和可乐之间渐次升温的情感关系。
真实动人的情感不应该仅仅依靠直抒胸臆的言语表达来呈现,那些尽在不言中的细节里才有更多值得回味和感伤的真情实意。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所获得的感动并不是因为具体情节或者人物的真切反应,而是我主观代入了父亲的角色,认可了他从愧疚到宽慰再到弥补最后毅然放手,让女儿学会独立成长的用心良苦。
如果影片的情感表达需要借助于观众自我角色的投射来得到积极反馈,那只能说明主创团队缺少心意和真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最大动力与温暖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