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真的是一本好书。

以至于我这种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咸鱼,看过之后竟然觉得之前看过的那些小说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当然也许我已经意识到,看一本网络小说和刷一部流行电视剧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就像刷抖音、微博、盆友圈,刷完之后发现除了浪费时间,剩下的就是空虚……
Anyway,这不重要。
回到主题,咱们来聊聊《瞬变》。
这本书套用了《象与骑象人》中所使用的类比,把我们身上情绪化的一面比作大象,理性化的一面比作“骑象人”,主要讲了改变一件事情的3部分组成因素:
1. 清晰的目标:给骑象人提供方向
2. 调动人们的感情:让大象动起来
3. 具体的路径:利用外界环境
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是我喜欢的风格。
当然有一点很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得下去的前提,就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有可以使用书中理论的场景。
比如,“帮助骑象人:为你的改变找到闪光点”这一章中,国际儿童慈善机构的斯特恩在越南通过6个月时间改变了当地营养不良状况的事例。
斯特恩通过采访当地贫困家庭中没有营养不良状况的小孩,排除例外,从中收集到了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通过增加喂饭次数,或是在米饭中加入小虾米、小蟹、甘薯叶,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健壮。
这些就地取材的闪光点成了斯特恩认为可以复制的对象,接着他就让村里的母亲们分成几个小组,每天聚集起来给孩子用新的营养方式做饭。
而那些不这么做的母亲,渐渐通过“同行压力”peer pressure,也开始行动起来。
6个月之后,65%的孩子获得了更好的喂养,并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斯特恩的项目最终影响了220万人。
这个事例非常具有震撼性。
而斯特恩的这种思维模式也很值得推崇,一个就地取材的,充满本土化气息的解决方案就这样诞生了!
仅仅是因为挖掘出了现有情况下的成功案例,一个让当地政府无比头疼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我不禁想到在我的工作中,是否也可以推行这样的方法?
比如我们公司现在正准备实施一个新的CRM系统,而销售经理有一个频繁提及的需求就是每个任务隔一段时间或者完成之后都需要设置提醒功能。
我本身是非常反感这种设计的,并且我认为这就是缺乏任务管理的能力,明明是个人能力上的短板却要依赖系统功能的实现,是为过度设计。
而且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的提醒,就意味着要不停打断当前正在处理的事情,并且过多的提醒其实与没有提醒无异。
这样的系统提醒功能,就是一种典型的TBU,true but useless,事倍功半。
结合斯特恩的案例,我想到的是可以挖掘出公司内部目前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任务的销售,剔除例外,研究一下这个销售的管理方法是否可行?然后推广开来。
可以找出这样一个有成功经验的小组,以分享会的形式给全体销售做培训,设定的目标是:更好的任务管理为了准时下班!(笑)
巴特,理想再美好,更重要的是有action鸭。

跟boss沟通过了之后,决定给销售经理做一个提案~
不管结果怎样,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真是舒爽,奖励机智的自己一顿小龙虾做夜宵吧,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