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年级“家”主题课程总结
结束了感刚刚过去的“生命”为主题的课程以后,本周我们迎来的是“家”为主题的课程。还是分为两个课时,分别在周一和周三的下午2:30---3:30时间来授课。
不同的是,本次已经由学校领导及各科教研组长经教研研讨出来各个年级的大致方向,这不仅让全校的主题课有了系统性,而且还根据学生年龄不同有了目标的梯度性,对于一线的老师们来说,指向性更强!三年级和四年级同属中年级阶段,两个年级老师们分工合作,经再次教研,确定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最后决定三年级主要负责整理第一课时内容,四年级主要负责整理第二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家之根》包含三个部分,我们仍是集结群力、群策的原则,分工协作!
第1部分:我的姓氏,由数学组老师负责(李慧婷,葛小幸)
第2部分:我的家庭,由语文组老师负责(赵亚琼,孙超)
第3部分:我的家族,由英语组老师负责(李丹阳)
第二课时中,第3部分——幸福港湾,由马莉亚老师负责
学生课前探究单:李丹阳负责
教案整理,最终总结及上交:张文青负责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了解了“百家姓”“姓氏的来源”,还分享了自己的姓氏来源和相关名人故事;姓氏与我们最直接的链接就是我们的家庭,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对“家”重新做思考,有了更深的领悟。家是微笑的,家是彩色的。家是归宿是港湾,家是永恒的。家就是这样由爱编织的故事叫人阅读一辈子,回味一辈子,感动一辈子。每一个家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家族,有些家族还有族谱,家族是有好多家庭单位组成的,学生们在周末的时候都开始去了解关于自己家族的族谱、人和事。课堂上还学习了如何用英语来表示姓名,怎样在family tree中清晰表示出家族人员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课时《家之魂》中, 通过共读著名家书诸葛亮《诫字书》、《曾国藩家书》、胡适《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龙应台《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曹晓英家书、文力家书让学生了解家书的定义、意义及文化传承;通过漫话家常,邀请孩子们课后勤写家书,自觉传承家书文化;通过学唱手语歌“国家”,向一线战士致敬,引导学生体会“有家才有国,国泰才家安”。
亮点:
1.设计了“家”主题课程的探究单,学生们在周末的时候对个别问题做了“预习”,在课堂上的分享环节(姓氏分享、比喻句)比较出彩,参与度比较高。两个课时后都留下了与“家”有关系的作品——family tree、家书、家规、家训等。
2.充分利用了关于“百家姓”的网络视频资源,质量比较高,适合这个年纪的学生观看学习。
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多位老师的商讨、努力下,全部录制成了教学视频,其他上课老师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教学环节和课堂任务都比较清晰,连分享环节时间的把控都很精确。
4.第二课时中的教案详细,老师要说的每一句话基本都包含在内,非常便于另一个年级老师使用。还能结合疫情曹晓英和文力医生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的重要性,体会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5.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国,国泰才家安。最后马莉亚老师带领同学们让我们共唱“国家”,向一线的“战士”们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歌曲和和手语的动人把这节课拉到了感情最高潮!艺术的造化是我们几句话无法抵达的。
不足:
1.在第二课时的直播课中,由于学生和网络问题,导致有时候掉线,出现“卡”的页面,还有老师对直播使用不熟练、不适应,对教学的正常进行多少会有影响。
2.有些环节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由于老师的指向不是非常明确,加上学生理解有限,导致每班在呈现学习成果上层次不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