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家
活着是门艺术

活着是门艺术

作者: wolf2921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14:24 被阅读0次
      说起周末,在北京我觉得要不就是社群活动,要不就是图书馆充电,这些是最经济又最实惠的时间消费模式,来到北京也有些日子了,骑着小黄车从昌平的北七家出发到国家图书馆,身体也锻炼了,回去又满载着知识和新的认知,顿时觉得能享受其中确实是一门需要细细品味的艺术,因为很多好友觉得骑车那么久到图书馆,本来就很劳累了哪还有心思读书,事实证明,那些都是YY出来的,倘若真的骑过来,至少我是神清气爽的。但是,就在这周,我没有选择骑行,因为时间问题,我选择了坐地铁,也恰恰是坐地铁,我还偶遇另外一门活着的技术------乞讨or卖艺。
      卖了半天关子,只为接下来的精彩。我废话不多说先描述一下所见所闻。
      在北京的十号线地铁上,有一对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一个腿跛匍匐于地板之上,每挪一寸都让人倍感艰辛,一寸一寸挪到你身旁卑微的向你点头乞求你的施舍,点头的同时就向你伸来了放钱的家伙,一个大约90度的幅度将面前所有的人都试探一遍后继续向后挪,周而复始的动作直至其消失在这节车厢。另外一个穿着就略显正常了,穿着深玫红色的衬衫还有一件小蓝色的羊毛衫马甲,远看上去似乎眼睛有些问题,但是也并没有带墨镜什么的,只是在脸上带着一个贴身的麦克风,年级要轻于地上匍匐的同伴,当然穿着也潮于同伴,两位的装束显得和整个车厢都格格不入,而这位年轻而略显正常的乞讨者吹的一口好笛子,起初我是听着这位乞讨者的笛音辨识到他们的,一首乞讨者常用的红尘情歌打老远就飘过来了,随远至近,直至车厢内的广播“共同抵制乞讨卖艺等行为”此类的声音盖过了笛音才算两位乞讨者彻底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或许此类的场景经常在生活中出现,至少之前在我的家乡,在人员密集的商圈百货,到处可见此类似乞非艺的人。之前曾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以及各类媒体中见过不少相同的案例,此类丐帮大军中有不少是滥竽充数之人,甚至有报道称乞丐都过的优于一些劳动者。此类报道无非只是想让大家看好自己的同情心,不要被一些滥竽充数的骗子欺骗了感情和金钱。但是,不可否认,会要饭的乞丐饿不死,那是一门技术活,还记得星爷的《武状元苏乞儿》吗?今日的乞丐或许和几百年的乞丐也不一样的,各行各业在升级在创新,乞讨也一样,他们就像今天我看到的,开始向似乞非艺的方向发展,赚的是一份同情和手艺的钱。
      说到这里,我不想说谁对谁错,是非对错在不同人眼中,不同观念之中都是不一样的,连三大定律到今天都不是铁律了,我们还能争论什么是对与错吗?其实就像罗振宇说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后真相时代。就拿这一对乞丐,他们的成本是时间,自尊,汗水,甚至还有智慧以及才艺,换的就是大家那一念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甚至有敬佩之心。有这些的人倾囊相助,我们以会计学角度来分析,两个人的投入两张地铁票价值10元,时间成本,100元/天/人,三餐30元/人。一天下来我们计算300元的成本,在我所在的车厢大概就有不下十个人倾囊相助,而且据我目测这一节车厢至少可以为其贡献100元,所以不出意外一趟下来就可以回收成本。所以人家凭本事赚钱,没赚到我的钱只能说明我爱心什么的不太够,他们还要更加努力,把包袱抖的更溜一些。
      从前的乞丐往那儿一蹲画个圈,摆个碗就开张了,今天的乞丐不得不走出圈,甚至要跑到地铁这么人流攒动的地方来,甚至残疾人还要组队出动,标配还必须要一个看的惨的和一个会才艺的。队伍不行,着急还要赔钱。想一下一天三百块呢,一个人出来或许才150但是结果可能是一毛钱也要不到甚至还会出现其他意外状况。
      讲到这里,一段乞丐要饭,我觉得也差不多了,但是折射出的道理简直是太多了,而且我们要知道少林武当如今都已变了模样,予独丐帮最具历史风貌。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想不知何时,我仍会在这样一个人流攒动的地方再见到类似的画面,只是我希望下次他们的表演能更精彩一些若能引得我不仅落字来记录甚至也倾囊相助那是最好不过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是门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ck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