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见识,
来自于他吸收的知识,知道的常识,和走江湖的历程。
有人就有江湖。,
越干净的江湖,几乎没有历练;
越复杂的江湖,他会更有见识。
像学校和家庭,就是干净的江湖;进入职场和踏入社会,就复杂些了。
在职场上对比江湖,还是比较干净没那么复杂;最后,成就你的能量汇聚核心,就是你这人「胆识」。所以,
见识比知识重要,
胸襟比财富重要。
人对财富的价值观,可从从其运用财富的力度上,窥见其胸襟。因此,
企业家和政治家,在气度和胸襟自当有所不同;一个是在理论和意识上的宏观,一个是做实事落地成局的规格。
拥有足够的知识,和做事能有结果、有成就这两件事之间,是一种"条件比例"关系,两者互补但不是绝对。
一知半解去做事,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虽拥有足够的知识,却没有正确的认知,一样事难顺遂。
再来聊聊""认知""。从字面上解释是
【认识+知识+知道】。
“认知”主要是指,人们通过思维活动认识、理解事物的过程,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记忆、思维、判断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认知”一词在汉语中,由来已久。
在古代文献中,就有相关表述。如“知人则哲,能官人”(《尚书·皋陶谟》)。
这里的“知人”就有认识、了解他人的意思,可视为一种早期的认知观念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认知”一词。
它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对各种现象、知识、道理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
「认知」是学习、获取和应用知识,加工信息,研判资讯,解读资料的过程。
因此,我理解的"认知",
它是一个非静态的思考过程;用大白话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知带来思考、判断,
思考后形成价值观,而价值观指导人的一系列行为。
我认同网络大咖曾老师,对认知的解释。他说:
「对"认知"更深层次的理解,
是人为了获得事物内在规律、联系、相互关系,而产生的深度思考;然后,形成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信念,最终形成了价值观。」
他这么解释就更清楚了。
由此可见,
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一个人做事能不能成局,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若要观察一个人有没有正确的认知,或他的认知水平高不高,那就看这个人的做事结果或成就如何,可见端倪。
当你的认知,在时间河流分分秒秒,逐渐一条条一项项一组组出来后,这将是你判断、分析和抉择事物,要立马做或舍弃不做的准则。
将认知成形,把见识总结,到开始做每件事情的关键三步:
第1步:「把它写下来」。
第2步:依轻重缓急、优先顺序去排序,标注起始时间和截点,
将「要事第一」排序原则:
首先,是重要紧急;
其次,重要不紧急。
第3步:集中碎片化的时间,做你在生活上的琐事。
能够练好这1、2、3步时,你的注意力就会帮你经营出结果来。
人活著,每天最稀缺、无价的,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聚焦在哪里,成就就在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