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就要多读书,多读书才会收获精神的富足,而不是陷入自卑。
昨天跟朋友聚餐吃饭, 朋友G为即将到来的新工作而发愁,明天要去办理各种证件之类云云,我问:为何要跑这么多银行?我的经验办工资卡正常跑一个银行即可,话间,朋友说,我又买了一套房。OK,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我忙问:河西吗(富人区)?因他之前常去摇号,他说,不是,自己原来的小区。话题就此打住,我像坐在了柠檬山上一样,内心在酸着,直到现在仍有一丝。
在家人眼里,我很优秀了,外资500强企业上班,事少假多,大城市有房有车,姑表兄弟之间从这一方面没人比我混得好,我也曾经沾沾自喜。然而回到现实,回到南京,我就像一只蝼蚁一样默默无闻,两点一线,行尸走肉。看着身边的朋友不断升职拿高薪,内心还是有很多波澜的,那种波澜又很奇怪,既希望他们都好,又希望他们不要走得太快,可以等等我,这种心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 。
我曾经跟着爱人一起去家庭式基督教堂礼拜过,牧师坦言,中国人大多缺乏信仰,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与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是不无关系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金钱至上-成功的标准都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只要有钱,你开口就有人认真听,讲出来的都是成功学,金科玉律;如果穷,你哪怕满腹经纶也甚有人闻;也就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我与牧师探讨:缺乏信仰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什么呢?那就是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攀比心理。这种欲望可以给人带来正能量多呢还是负面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举一个例子,没买车的时候感觉汽车用处好多啊,可以郊游可以上班代步可以回老家,更有言论买车后可以拓宽居住中心至少50公里,买车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新鲜劲一过,也很少出去郊游,因为堵车也很少开车上下班。一个人如果很宅,并不会因为买了车就变得爱郊游了;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爱读书,也并不会因为买了新版的Kindle就多看几本书。其实现代城市的公共交通也基本可以满足出行需要,开车还面临的停车难各种保险保养费用油价高的问题。既然实际需要不大但为什么一定要买车呢?因为周边人都有车了!可能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买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会从旅游的角度出发...这就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再回到房子,朋友G这二套房总价至少200W起步,这样一来,按照二套房利率他首付款要50%,那就意味着他要有100W的现金,100W的现金,呵呵。所以,可以去攀比吗?需要也买二套房吗?还有朋友Z,在河西买了一套600W总价的房子,首付就要200多万,可以去攀比吗?需要也买河西二套房吗?以目前的收入水平和可以预见的短期的未来是很难实现的。这其实又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了,也就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了,那是另外一个阶层的事情了。中国有句老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人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发展到现阶段是:最怕此生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难道所有人都注定伟大吗?红花不需要绿叶来配吗?
可怕的欲望,可耻的攀比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