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带即将满七岁的儿子去公园夜跑。整整4公里,他坚持了下来,一路没停过。中途虽然也有一些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了。开始每跑一两百米,他就不断问我跑了多少米了,到后面的两公里,可能累得没力气了,就很少问了。大概2.5公里后,还开始下起雨来,大概有中雨的水平。我几次问他,要不要躲雨,下次再挑战4公里,都被他否定了。全程基本保持匀速,没有特别快,也没有慢到走路的速度,虽然平均速度只有6.9公里/小时,按我的步伐已经接近走路了,但按七岁孩子的步伐,应该算中等速度吧。

跑完后,我也和他一起总结,只要事先树立目标(4公里),然后再开始努力行动(开始跑步),然后再一直坚持(再累再下雨都在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做所有事情都跟跑步一样,只要做到这几点,就能成功。他听了频频点头,还几次问我什么时候去跑8公里(我跟他说过下次就去南湖跑一圈,整整8公里)。
孩子的潜力有时真的无法估量,他一次次打破我对他的预估。之前我第一次带他跑了1公里,第二次跑了2公里,第三次就是这次跑了4公里。其他时间并没有训练过,直接就每次翻倍,一点问题都没有。我本来打算让他吃点苦头,多练几次,就能达到4公里的目标了。但不需要,一次即可。之前让他练俯卧撑,也是从30个,到50个,到80个,到150个,几乎每次翻番,看他做得挺吃力,但每次都是一次完成。还有跪式腹肌轮,从10个,到30个,到50个,到80个,每次都一次完成。这两项都已经远远超过我的最高纪录了,但孩子就是可以每次都轻松超越自己。
当然,这中间还是有动力源的,我答应他跑4公里就可以买一个50元以内的玩具,下次跑8公里再给一个50元以内的玩具。这当然是最大的动力,但其实他的玩具已经够多了,光是从我这里做运动就已经赚了好多个玩具了。我也隐隐觉得总靠奖励来做事似乎不对,这不是长久之计。但万事开难头,从一开始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有一些物质上的动力,等形成一定的习惯后,就会自觉的坚持,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和能力。而似乎他也并没有完全为了玩具,他已经从一次次完成目标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一种征服目标的快感慢慢成为了他的习惯,需要更多次达成目标才会体会到这种愉悦感、成就感,这也许能内化成更深层次的品质。
关于育儿,我一直在学习、摸索,孩子也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在传承中叛逆、创新。作为父母,更多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然后发现他的优势,引导他充分发挥优势,并快乐成长,开心生活。我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将来能“身心健康,自食其力”即可,超出的部分,都是意外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