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

作者: 咩咩_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09:35 被阅读0次
       年龄越大,越喜欢清净。心里清净,耳根子清净,甚至幻想能生活在真空世界里。可这来之不易的七天长假,不去哪里逛逛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孩儿,更对不起那湛蓝如洗的好天气,所以,在孩儿同学小聚之余,驱车前往距离北京80公里的平谷区山东庄镇,赶大集。
       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南方称作“赶场”、“赶山”。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按照约定俗成的理解,赶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山东庄镇的大集就位于镇政府对面的一大片空旷的场地里,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便于管理,才选择了如此一个风水宝地。大集是一座没有围城的交易中心,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商品也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我也起了兴致,在炎炎烈日下逛起了大集。
    
    微信图片_20181010091539.jpg 微信图片_20181010091543.jpg
       先说吃。所有蔬菜和水果的价格要比城里便宜三份之一,特别是绿叶菜,便宜得更多。但种类较城里相比要少了许多,那些比较另类的菜品和水果,如:秋葵、口蘑、茭白、榴莲、火龙果等,在这里是无影无踪的,基本都是些萝卜、白菜、土豆、苹果、橘子之类的“基本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老百姓们的餐桌情况。对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东北烤鸡架的兄弟——烤鸡。在一种特质的大烤炉里,一只只鸡整齐的列队,等着食客们的检验。但我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偏偏要叫“新奥尔良烤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起个能更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名字岂不是更好?或者就叫“王婆烤鸡”,也比“新奥尔良”要好不知多少倍。文化自信,真的要从乡村抓起。
    
    微信图片_20181010091025.jpg
        再说穿。颜色依旧是乡村本土特色,艳丽、夸张、夺目,红色调为主,粉色调为辅,特别喜庆。衣服的质地偏化纤类,提倡本色生活的棉麻类衣品在大集里很少见。价格依旧是便宜,一双布鞋最便宜的15元就可以买到一双,有的拖鞋不到十元钱就能买到一双,这样的价格对于当地老百姓老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已经是十月,大集里已经开始售卖棉质棉裤,十分厚实。百姓围着商家不停地杀价,直到争得面红耳赤,双方陷入僵局。每次都要以买方佯装离去、卖方诚恳叫回而收场。这也是生活的乐趣所在。
    
        再说用。用的东西在集市属于小众产品,但也是种类不少,从绿植鲜花到废铁回收,从烟丝烟叶到木质搓板,也算是每个类别都有代表性的摊位。这样的类别产品在整个集市上竞争力也相对小一些,卖方掌控价格的能力比吃和穿的要强。妈妈一眼就相中了一个木质搓衣板,比城里要便宜一半儿的价钱,十二块钱就成交,买卖双方都合不拢嘴。看着妈妈那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我心里盘算着来这里的汽油费是不是可以用整下来的搓衣板钱给弥补上。
    
    微信图片_20181010091547.jpg 微信图片_20181010091551.jpg 微信图片_20181010091554.jpg
          太阳越升越高,实在经受不起骄阳似火的考验,家里的男女老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平谷大集。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生活的烟火味道,却像香飘飘奶茶一样,总想着“小饿小困”时的再次回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大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gu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