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的历史与发展
肉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
在公元前3世纪,肉桂被已经被视为药草,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秦代以前,肉桂在中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
肉桂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它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芳香可口,进而令人食欲大增。
肉桂粉经常会被人们加入到奶茶或咖啡等饮品中,增加辛烈、暖甜的香气,广受人们喜欢。
我国为肉桂生产大国,2017年出口额近1亿美元,在出口药材中位居第三。
肉桂来自中国南部省份(广东与广西),如今印度阿萨姆与缅甸也出产肉桂,越南亦有栽种,用作芳香调味品,亦入药。肉桂具有辛辣甜味,是因为含有浓度很高的桂皮醛(肉桂醛)。
广西自古盛产肉桂,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八桂原指八株桂树,八树成林,一言其大,一言其茂盛。最早以八桂称广西的是《山海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
肉桂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我们日常看到的开着黄白色小花,香气浓郁的观赏性桂花树属于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它们两者截然不同。
功效主治
据中国药典记载:
肉桂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性状: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用于阳瘘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用法与用量:1~5g。
禁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药理作用
肉桂主要成分肉桂醛具有持久特殊香气,颜色呈现淡黄色。肉桂醛属于醛类化合物,难溶于水、甘油和石油醚,易溶于醇、醚中,在空气中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变色。
据文献报道,肉桂醛药理作用包括杀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溃疡、加强胃肠道运动,抗癌,扩张血管及降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血糖、降血脂,壮阳等。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日常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未知的疫情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
居家隔离期间,可将肉桂精油3滴滴于香薰炉(或香薰灯)中,让徐徐散发的香薰分子充满空气,其温暖的特质,对虚弱、沮丧的情绪安抚功效绝佳。
愿平静来到你心里。
海洋.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