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报了一个课程,讲课的是一些心理学领域的大咖,大多数我都很喜欢。
他们性格各异,有英伦式板正严谨的,有共情能力超凡力量细细绵绵内力深厚的,有朴实大方一听就懂的,有尖锐娇媚温暖统合为一的,有嘻笑怒骂集凶猛与温柔于一身的。
我都很喜欢,因为他们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整合”。
也许是长久的心理工作中,他们慢慢将自己身上的不同面向做了很好的整合,所以虽然个性相异,但都有种浑然一体的舒服感。我很喜欢。
今天读《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中“依恋、具身的心智和觉察性的身体”一节时,立刻想到了对这些老师的感受。
有些艰涩的理论
读完这节,我理解:
具身的心智是指身体与心智一体,即:身体的行动受内部心智的指引,同时我们思考与感受能够通过“身体生发、形成并赋予意义”。
要有具身的心智,需要具备觉察性的身体,它是指我们的身体对内外部的感觉是有觉察的,是和这些觉察在一起的,这些觉察与行动是一致和谐的。
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
有些人,身体的行动和内在的感受是断裂的。
另一些人,身体呈现出症状,这些症状背后的情绪与记忆本身无法经由心智的考量。
也就是说,这些情况下,身体的、情绪的、行动的,或是言语的,它们传递出的信息是没有经过整合的,各行其事。
有点难懂,我白话翻译下我的理解
具身的心智:举个例子,比如有些人定计划,希望自己能每天跑步,
结果一:天天跑,最后某天似乎是“突然”间,受伤了,再不能跑了。受伤的原因,也许在这个计划像是一个与自己感受无关的命令,它和跑者自己内在的感受是割裂的,跑者像一个机器,过程中缺少觉察,直到最后受伤。这个伤并不是“突然”间的,是积累出来的,但过程中没有觉察。
结果二:天天打算出门跑,然后,感觉冷,感觉热,感觉人多,感觉路绕,感觉被强制,感觉空气不好,感觉昨天没睡好,感觉前天和老板吵架的情绪还在,无数的感觉,总之是没法跑了。这时候,人被感觉淹没了,但这些感觉统统没有经过过心智的思考,结果还是没法跑了。
结果三:对跑步有一个计划,对每天跑步,有时候兴奋,有时候懈怠,但能感觉到身体的状态,并由心智对这些状态进行思考,并结合先前的经验,做一个判断,今天如何?计划不是“必须”,但计划在感受中往前推进。
第三种结果中是“具身的心智”。
无论是仅停留在头脑式的理智中,还是仅凭身体去感觉却不加思索,都有偏颇,它们都是停在空中,没有落地。
只有当回到身体,回到这一“实相”,允许它感觉与被感觉,并能对这些感觉进行考量的时候,才有可能“身心合一”。
在书的这一节中,提到了冥想。
语言和头脑都有欺骗性,但身体这个具相或者说实相是真实的,去观察它,体验它,并思考观察与体验的结果,是整合自己的路径。
而冥想所做的就正是这样。
它可以培养我们“对此时此地的体验进行觉察性的注意,回到自身的感觉”,“在感觉那些感受的过程中,同时去处理这些感受”,“对困难的情绪体验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构’”,“感受可能是痛苦的,但不是不能忍受的,这就为先前解离的体验在意识层面得到加工和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和自己新的联接,而实现改变。
咨询师协助来访做的,在很多层面,就是这样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