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之西南諸郡縣(江寧,溧水,句容,宜興)有四月初八食烏飯之習,即今之所謂烏飯節是也。每之月初,村民競攜篾器登山採擷烏飯葉,謂之打烏飯草。初七日夕,搗烏飯葉碎,以其汁水浸糯米其中,次日蒸煮,則烏紫清香。烏飯草實為低矮小灌木,高同野草。其葉卵形,似雀梅而稍肥碩。又稱染菽草,青精草,烏飯草,一物而異名也。又所謂南天竺者,則誤。南天竺即潘天壽公所繪之物,其叶株有毒,詎可食耶?杜少陵詩云,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或曰少陵之青精飯即烏飯是也,此說不可信。殆烏飯有節,非四月初八不食。若少陵四月初八食烏飯則必有說也。傳烏飯節源自目蓮入地獄救母事,稍似可信。又四月初八為佛誕日,有浴佛節,或言烏飯節為紀念佛誕而設,羌無故實,洵不足信。然烏飯者,又名阿彌飯,又似与佛有关。《現代漢語詞典》謂源於介子推事,益谬。诗曰:
搗碎染菽草,浸透青精玉。
盛来山茶香,嚼盡暮春绿。
為客四十年,未忘舊鄉俗。
亦聞目蓮事,愧恨每相促。
一餐阿弥飯,千古情同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