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为武

作者: 人丑故事多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01:24 被阅读0次

    “武”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个概念,它是中华文明辩证思维的产物,也足以代表我们民族的思想境界。
      文武不分家,我们评价古代帝王将相时常用文治武功来做评判,而人类过往的历史也无数次的证明,要想国富民强、长治久安,即需文也需武,不可缺一,不可偏废。
      文与武就像阴与阳一样,一体两面,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孤文则无安身之本、往往招致外敌欺凌,独武则无立命之途,往往好战必亡。
      在所有对“武”的解释中我个人比较赞同“止戈为武”之说,下面就是我对止戈为武的几点理解,不一定对,写出来目的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以促进友友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上面说过文、武可以看做是阴、阳,武与文相对,属阳。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中必生阴,即武中生文,动中含静。
      止,也就是静止,防止之意。
      戈,我想不用太多解释,作名词,武器的一种;
      结合以上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止戈为武”:
    一、人手持戈不动的状态,也可引申为拥有暴力而没有使用的状态,称之为“武”。“武”字实际上是由一个“正”,一个“戈”组成,所以“武”也可以被理解为正确的使用戈或者暴力,为公平正义使用戈或者暴力。
    二、持有戈,拥有暴力,而不用是为“武”,用则称为“动武”;
    三、持有戈、拥有暴力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防止他人他国对我动武,故有:“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之说。

    四、持戈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或者拥有暴力的强弱程度就被称为“武力”;
    五、个人使用戈的方式和能力,或者使用暴力的方式和能力及使用暴力后所取得的成果,就被称为“武功”;

    六、研究戈(暴力)的合理使用方式的学问就被称为“武学”;

    七、动武各方共同认可及遵守的原则就被称为“武德”。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理解,权当是抛砖引玉了。

      再次强调,抛砖是为了“引玉”,不是“引战”,也不是“引板砖”,请诸君看仔细了。

 

   

   

   

     

     

   

相关文章

  • 第三十一章

    止戈为武

  • 《止戈为武》

    能战方能止战,敢战才能言和,一个没有章法的江湖,贪荣,混迹者猖狂肆虐,祸害成灾……今执重剑归来,点将相告,顺应其道...

  • 止戈为武

    “武”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个概念,它是中华文明辩证思维的产物,也足以代表我们民族的思想境界。 文武不分家...

  • 止戈为武

    终于明白武的含义,以前没有细细体会,最近突然顿悟。原来武是为了停止战争,让兵器放下来而不是为了侵略别人。这是武的内...

  • [评论]止戈为武

    “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是兵法的上乘境界。近来有人质疑,称不用故作高深,其实“止”是“趾“的本字,代表...

  • 止戈为武 国典有感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中华文化 尚武初心乃:仁者无敌,止戈为武。 从以前的全球鼎盛至近代没落...

  • 107.止戈为武

    听到小姑娘的回答,钱僵尸不由心中一惊,九泉之下是什么地方他还是知道的,那可是神州世代英灵的安息之地。相信只...

  • 光武中兴,止戈为武—刘秀

    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王莽末年,与其兄刘伯升起兵造反,一路过关斩将,于公元二十五年登上帝位,光复了汉家...

  • 联与书:止戈为武

    三军上善止戈为武, 四海和平崇德乃昌。 ——祝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

  • 健身打卡42 - 止戈为武

    对了,今天我要打卡两次。早上街跑,晚上自由式搏击。 今天教练把所有的新老学员都搞疯了,一堆连续的Roundhous...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戈为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m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