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930天 2023-11-01
在叙事中,我们不只是重视如何听故事、说故事,问故事、看故事,更重视通过这些过程让人们的自我认知有所变化。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你是带着怎样的故事版本来看待自己的?在故事的多远版本里面,有些故事版本让人觉得自己总是不行,失去信心而造成自我认同下降;有些故事的版本,让人产生信心,支持积极的自我认同。
个人的自我认同,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活着?可以如何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贡献?因此,满意的自我认同,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在叙事里,我们可以通过陪同当事人探索故事的发展,一同厘清下沉或上扬的故事走向,那么自我认知就会有所变化,达成自我认同。
所以,我们在与当事人对话的时候,应该时刻保持着一种警惕的思考:
什么样的故事,会削弱人的自我认同?
什么样的故事,会增强人的自我认同?
故事是无限的,还能怎么看故事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叙事的工作就是让故事更丰富,找到支线故事以及被遗漏的故事,其用意就是陪伴人们,重新看到自己的价值,甚至是关系的价值与重要性,进而增强人的自我认同。
我们通过很多故事的对话去发现,想办法塑造自我认同。在叙事的哲学光下,自我认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也不是无法调整的,而是可以通过不一样的故事,来塑造的,通过不同的故事来增强自我认同。
所以,在叙事通过叙事的方式,让故事流淌起来后,更重要的是在故事的对话里肯定对方的自我认同,让对方看见自己的生存价值。
叙事是一个自我认同再建构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如何增强自己的自我认同:
是什么故事让他怎么看待自己的?
什么样的故事会帮助他看到另一面的自己?
什么样的故事,会让他否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