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掌心书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明明是同一帮人,她却始终与人群保持着一段距离。人群里嬉笑喧闹不已,说着各种八卦新闻,家长里短,时下新装,彼此调侃。她始终落寞在一旁,难以融入。 有人拼命想挤进这样的圈子,努力改变着自己,迎合别人。 也有人始终保持着距离,“做着自己。” 还有人自己欺骗自己,说,她们那么庸俗,我不要与之为伍。 其实,哪里是她人庸俗了,不过是你不善交际罢了。 但退一万步来说,不善交际又有什么不好呢。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大学生的故事。来自寒门,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上的是一所普通大学,学习风气不是很好。宿舍里七八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孩子聚在一起,打牌,喝酒,玩乐。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个依然在努力学习的寒门弟子显得非常不合群,非常突兀。 宿舍成了乌烟瘴气之地,所有人都不喜欢那个寒门弟子,更不喜欢他还那么努力学习,拼命嘲讽他,努力制造着各种噪音,欲迫使他知难而进,放弃前进。 寒门弟子跟他们理论吵闹,无济于事。但他还是坚持在如此不堪的环境里,继续专攻自己的学业。 渐渐他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他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并介绍他进了一个学习环境很好的团队组织。尽管回到宿舍,他依然还是要面对那班不怀好意的人,但他也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几年后,宿舍里的几个浑浑噩噩打发时间的同学,终于“如愿”结束了大学生涯,回到了原点。而那个一直不合群的寒门生呢,专业成绩突出,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成为宿舍唯一一个一直留在了那座城市的人。 其实这个故事一点都不励志。那个寒门弟子不合群的几年大学生涯,可以想象他过得有多么辛苦。有多少人会在这样的环境放弃了自我,选择同流合污。而寒门弟子坚持了下来,与其说他毅力惊人,不如说他就是个彻头彻尾合不了群的人吧。合不了群,漫漫长路怎么走?学习呗! 然后坚持下去,他遇到了更好的自己,遇到了前行的人,他终于合群了。 固然,我们能做个合群的人,是件快乐的事,但如果天性使然,生就我们就是个不善交际的人,又为什么不坦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呢? 看过一个关于交际达人和书呆子的故事。 顾名思义,交际达人,在学校就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识人无数,应酬无数,走到哪里都有“兄弟姐妹”。一毕业即觅到了好单位,某知名传媒机构,里面大牌云集,各路“兄弟”知道他进了如此一平台,巴结奉承之辈更是与日俱增,交际达人一时所谓风光无限。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一贯默默无闻的书呆子。书呆子近乎无一朋友无一交际,除了知道埋头学习,什么都不会,也因此几乎到了毕业之际很多人都还叫不出他的名字,毕业后更是把他忘得差不多。毕业后的书呆子,依然只知道学习,留校,继续读博读研,埋头钻研。 几年后,交际达人所在的知名机构,渐走下坡路,最后逼得众人不得不要想方设法另寻出路。 交际达人想着凭借自己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人脉,要出来干点什么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他渐渐却发现,之前绞尽脑汁都想跟他攀点关系的人,现在全都在推脱躲闪,跑的无影无踪。 他除了感慨人情淡薄之外,毫无办法,而且因为这些年他一直忙碌于“积攒”人脉,他真正的专业知识却早已荒废,一时间处境真有些呼天不应喊地不灵。 再说书呆子,研究来研究去,时间过去了,还真让他研究出什么东西来,申请了专利,并被一个平台看中,平台请他过去参股,什么都不用干,就继续研究他的东西。本来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是的书呆子,一听,正中下怀,答应了。年尾分红,获利无数。 大家都知道书呆子发财了,而且书呆子的人际关系也莫名好得不得了,经常有人找他吃饭应酬,跟他称兄道弟,主动帮他解决各种难题,合群得不得了。 君不见,经常一大帮很会聊天的人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聊一上午聊一下午,瓜子笑声落满地,时间过去了,最终一哄而散,转身谁也不记得谁聊了什么。 所以,也许,遵本心,接受这个不合群的自己,真的没什么不好。 其实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罢,不管你是哪类人,重要的是你是否依然没忘记你最初的梦想,并且坚持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