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的天气已经是零下10度了,中午穿好棉衣,戴上帽子和口罩,走出办公室在公司附近的空地上散步。经过这些天的降温,上次雪暴留下的冰雪已经被冻得结识。好像夜晚会将身体重重地压在大地上,直到把白雪压平。走在雪地上一点也不滑,还能听见嘎吱嘎吱的脆响。
孩子昨天考试成绩出来了,不是太理想,最可气的是他晕晕乎乎,满不在乎的样子,真能把当爹的急死。我下班回来,就看见他们爷两儿,大眼瞪小眼,表情很是怪异。晚上孩子在卡尔顿有数学课,我们都得以安静几个小时,好好思考要如何改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孩子考得差往往自己的心里也不好受,因此,我们应当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寻找提高的方法
第二,如果批评得太狠,孩子被伤了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产生“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
第三,对事不对人,言出必行,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现在网络方便,遇到情绪hold不住的时候,就立刻上网看看有什么妙招,比如下面这几点也都很有道理:
1、「分数至上」是一种简单粗暴
一味依靠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更多不良的后果。孩子可能因此惧怕学习、逃避学习、受到自尊心和信心的伤害,更有甚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免受家长责备而不择手段。将分数视为反映学习问题的标尺,而非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才是恰当的态度。
2、成绩不等于你的面子
成绩低=学习差=家长没面子,家长如果陷入这样的逻辑,想必很难理智地面对分数。学习本应是一件自愿自发的事情,是为自己而学,你的面子将变成孩子不能承受之重,背负着如此重担的学习,缺少内在的动力,即使非常努力也难以取得相匹配的学习效果。
3、 鼓励孩子看向分数的背后
分数确实可以反映孩子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无论高低,家长都要引导孩子看到背后反映的问题,解决了问题,才有切实的进步。
另外,若只在乎答案的正误与得分,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必会得到削弱。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学会批判性思维,不懈探索与质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
4、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孩子擅长的方面都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短板也是各不相同。社会学者朱大可曾说过,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分数只占总分的60-70%,还有30-40%属于天赋、品德、社会组织和交往能力,这些方面的成绩,需要通过组织校园社团、参加社会活动、投身公益事业的情况来综合评估。
家长很容易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控,在一次拍摄中,从孩子和父母的矛盾答案中,我们看到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