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避人耳的好心提醒,不吃吗?那自然是不能够的。
吃一定得吃,不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感就会消逝无影,好不容易臣服的心就会反弹,甚至会将她在她手下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只是对于她指出的这条“明路”,玲梓既想要承了她这个情,又得让她知道什么才是一个管理者应该保持的姿态。
从这一蒸盘剩饭到那一蒸盘明显放的位置更隐蔽的新鲜饭的距离来看,也就一个转身,几步路的距离。距离虽短,即能折射出人心的公与私。
既保持本心又顺了人情,要做到这一点,对玲梓来说着实不容易。
曹植七步就能成诗,玲梓这几步能做出什么来呢?
玲梓望了望身后碰她的人,没有分一丝表情给她,便默默把头转了回来,继续将旧饭装入碗中。她若有所思地望着饭勺的表情似有一丝波动,随即低下头像是有新发现似的,拿着饭勺动了动那散开来的米饭,自言自语道:“这一次的饭弄得还不错呀。”
她边说边转身对着身后那一桌人发问:“还是那位专门负责蒸饭的阿姨蒸的饭吗?”
大家异口同声道:“是”。
“那我再看看这盘。”说着,玲梓顺着一桌人的目光走到了那一盘新鲜饭前,拿起勺子一边探了探那盘饭的好赖,一边用让大家都听得见的声音说道:“这次做的饭不错,放的水刚好,粒粒分明,我也来尝一尝这盘饭”,说着便用饭勺切了个正方形,顺势铲进了自己的碗里。
玲梓不再回头解读任何人的表情。
而是决定一鼓作气地将目光投入那一桌桌正在就餐的人群中,搜寻那位做饭的人。
目的只有一个,既然说出来了,那就首尾呼应——一起提点。
那位阿姨自然是更加顽固,或许她心目中自觉自己无可替代。煮饭也仅是她职务中的其中一部分而已,所以大部分时候煮出来的饭不是很烂,就是很有嚼劲,仿佛回到了在缺衣少水的年代。
玲梓看了一圈,没寻着人便离开了餐厅。
进了厨房,厨师及厨房的工作人员都待在岗位上吃饭。玲梓站了一会儿,煮饭的阿姨就出现了。当着大伙的面,玲梓不失时机道:“阿姨,今天要表扬您一下。”
“表扬我?”她疑惑地抬起头来,没从玲梓脸上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便放弃道“为什么表扬我?”
“因为您今天煮的饭很好,放的水刚刚好,非常标准,以后就这样保持下去哈。”
“好嘞”她明显动了容。
在场没有一个人吭声。
但不影响玲梓借助所有人的目光把她抬了一抬。以往,玲梓偶尔会听到人们或明或暗地指责她煮饭的技术差。
而她,显然更无所谓。
但米里的水时涝时旱的又隐藏了多少个人情绪呢?或许有关联吧。
玲梓希望通过这迟来的一声肯定,能够在她身上得到一些关于“做事态度”方面的改变。所以,放大了她的优点,抓住了一点机缘,剔除了人们心中“她做得不好”的成见,给了她一个自我证明的机会。无形之中也是量产了一批360度监控——荣辱与共的眼线捆绑。
接下来,就是在等待她们的表现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拉着玲梓说这说那时,玲梓都一一记了下来,慢慢的观察,慢慢的思维,慢慢的代入。
直至在生活中,在工作时,在机缘巧合之下,才能够不露痕迹的去解决,去实施,去让当事人没有痛感的,甚至欢天喜地地去接受自己,承担职责,在同一条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
成年人,脸皮都很重要,尊重更是一等一的难得,所以要给予肯定和赞赏。
这些,是玲梓融入人群中的又一些小感悟。
《夏》第五章 走进人群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