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04 有猫腻的诺贝尔文学奖

2019-03-04 有猫腻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 2毛和TA的朋友们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08:59 被阅读0次

清晨,伴着小镇的晨钟,漫步在碎石铺就的街道上,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隐藏在城墙背后迷人的中世纪风情令人如痴如醉,在幽静与美丽的面前,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得以慢慢体会。

这里是与中国的长城、雅典的卫城并列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吕贝克古城。作为曾经最强大的地区贸易联盟汉萨同盟的‘首都’,吕贝克一度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最富庶的城市,被称为“汉萨女王”。

无论是华丽的老市政厅广场,还是特拉沃河畔红砖哥特式风格的盐商故居,亦或者是狭窄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民居小巷,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市昔日的繁华与优雅。它的城市建设格局被很多汉萨同盟的加盟城市奉为经典。

但我今天并不想过多的介绍这里的建筑,而是主要说一下人文,因为这里是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家乡。

从国王十字街出发,北行几步,是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纪念馆。勃兰特1913年出生在吕贝克,后成为西柏林市长,1969年到1974年任联邦总理,致力于东西方和解。

1970年勃兰特访问波兰。期间,当来到犹太人纪念碑前时,他突然双膝下跪,在场的几百人无不惊呆,勃兰特为历史道歉,也为世界和平带来了希望,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华沙之跪”,这个举动感动了波兰,也感动了世界。1971年他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本没有必要下跪,而他却为那些应该下跪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德国现在仍然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欧盟的老大哥。

反观日本,他们从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在二战中自己所犯的罪恶,不仅回避事实,反而试图为二战翻案。因此,中国人及二战的受害者们也从来没有从心里宽恕过日本人,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日本人在国际上却是如此的孤独!

亨利希·曼生于1871年3月27日吕贝克城一个富商家庭,他先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将近六十篇,几乎篇篇都广为流传。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当之无愧。

其中的代表作品《帝国三部曲》中的《臣仆》是最成功也是最广为流传的,讲述主人公狄得利希·赫斯林自幼欺软怕硬,在强者面前是奴才,在弱者面前是暴君。(《帝国三部曲》中另两部为《穷人》和《首脑》)。感觉亨利希·曼就够牛掰的了,但是比他还牛掰的是他的亲弟弟。

托马斯·曼,1875年出生在吕贝克,1924年发表长篇小说《魔山》,1929年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托马斯24岁的时候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该书记录了吕贝克地区贵族家庭的衰落,被誉为德国式的《红楼梦》。我真的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教育才能同时培养出两位如此伟大的小说家。

君特·格拉斯凭借长篇小说《铁皮鼓》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过,他的情况和另两位有点不同:曼是纳粹上台以后流亡国外的最有名的德国文化人,勃兰特的下跪足以让世人把他视为德国告别过去的代表,是英雄。

而格拉斯,开始和勃兰特一样,格拉斯是新德国的主要象征,他还帮助勃兰特起草了一些演讲稿,在华沙,勃兰特下跪时,格拉斯也在场。但是当2006年《剥洋葱》出版,在这本自传中他承认自己曾是纳粹党卫军的一员,结果本来一直对他很有好感的以色列人哗然了。

这本自传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格拉斯被迫在每一个公开场合谈论自己身为党卫军一员的事情,他一遍遍的重复“读书请读重点,这几个月的党卫军生涯显然只是书里的一个细节,你们不可以舍本逐末,我写了许多别的内容,咱不提党卫军那档子事,好吗?”。但是,几乎都是徒劳.....

我们从来无法知道,一个人的生命会如何展开。正如他自己,17岁时如何能想到,当初自己这股昂扬高亢的热情,会在将来引发无数的追悔和困惑呢?如何能想到,长大以后的自己会与少年时代为敌呢?而在发表《铁皮鼓》的时候,又怎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愿意坦然诉说自己的黑历史呢?

须知,他的成功,他受人尊敬的名声,本是建立在洁白无瑕的过往基础之上的。大众都是出身言论的信奉者,不相信、也没耐心去理解一个人的救赎;更何况有很多人,还总习惯借别人的污名来平衡自己肮脏的灵魂,甚至向行淫妇人扔石头,以证自己的清白。他虽然不是在吕贝克出生,但是他的晚年一直定居在吕贝克。

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定是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结果。但这么个小城居然一下出现了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两位是诺文得主,数量之多不禁让我对诺文奖产生疑惑,查了一下资料,在100多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人一共有九位(考虑到作家的国籍变动,该数字可能不同)。

虽然德国是个文学大国,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近水楼台的因素:德国和瑞典一衣带水,最近处只隔100多公里,联系非常密切。两国人民均为日耳曼人。德语属日耳曼语系的西支,瑞典语属日耳曼语系的北支,瑞典诺文奖评委会成员几乎人人都懂德语,文化又相近,因此评奖时德国人会占尽先机。

PS: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

相关文章

  • 2019-03-04 有猫腻的诺贝尔文学奖

    清晨,伴着小镇的晨钟,漫步在碎石铺就的街道上,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隐藏在城墙背后迷人的中世纪风情令人如痴如醉,在...

  • 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引起阅读热,处在阅读黄金期,初中生要抓住这几点

    近日,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

  • 《亲爱的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门罗

    1. 爱丽丝门罗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历史上第110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 2021-11-17

    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的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有多厉害呢? 他写小说,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当导演,拍摄...

  • 诺奖揭晓前

    写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五分钟文|何冠萱再过几分钟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了,关注了几天,看了各种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说法,再...

  • 作家是怎样开矿的 (七)

    (七)首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极其作品 在亚洲,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有中国作家莫言,印度作家泰戈尔,日本作家川端康...

  • 诺贝尔文学奖之经典著作

    首届诺贝尔文学奖在1901年颁发,截止到2020年,一共有117个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我们熟悉的罗曼·罗...

  • 答案在风中飘荡(一)

    大家都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含金量很高,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获得这个殊荣的。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者当中,有一篇作品非常特殊...

  • 2019-10-14

    最近是诺贝尔奖的颁奖期,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公布。 10月10日晚间,诺贝尔文学奖颁出“双黄蛋”:波兰作家奥...

  • 我爱我自己

    我不知道什么是写作。于是我打开手机。搜索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诺贝尔文学奖不能指引我。那么一定是我有问题。 可是我大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04 有猫腻的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q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