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過人工智能聽過深度學習,
同時對此有非常大的願景,
但卻不能用同樣的心態對待中醫藥。
下面的前提是基於了相信深度學習,
但不管信不信,
很多人也切實得到過許多服務,
可能是人臉解鎖可能是美圖濾鏡。
對此想分享的是,
深度學習一直是被認為是難以解釋的,
即雖可以看到可觀的結果卻不知道為何,
模型表現得很好卻無法細節地量化分析,
調整模型的時候也很多是靠經驗,
所以近年的很多研究都圍繞解釋性。
聯想到中西藥,
我的印象是西藥一堆化學成分,
中醫是一堆藥材配方。
西醫給人的感覺是重病理講科學,
而中醫卻給人一種玄學的感覺,
在這裡殊途同歸,深度學習也被很多人認為是玄學。
中藥的配方好比一個模型,
用多少藥量就像是調整模型的參數,
用什麼藥就像是特徵工程,
模型的輸入就是患者的病徵,
而模型的輸出是患者用藥後的情況。
好的醫生致力於把輸出調到最好,
這需要極豐富的經驗,
這樣想中醫難免跌入所謂的過程黑盒子。
我非常驚嘆深度學習帶來的效果,
這些方法帶給人很多啟發和貢獻,
同樣的對中醫藥也是這種態度。
但我在重大疾病面前是不會用中藥的,
這並不是出於偏見,
而是看到了中醫藥基於經驗科學的缺陷。
如果放在科學裡面,這是個學派的問題,
這並不是雙標,
況且中醫藥正在朝藥理的方向發展。
基於規則還是基於統計,
人工智能在上世紀也徘徊了很久。
據我所知很多團隊致力於中藥的藥理,
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中藥的化學成分,
對特定蛋白質的作用。
就像那些研究模型可解釋性的人,
渴望得到一個量化的可見的解釋。
一朵金銀花裡面成百上千種化學成分,
人們就是想找到那能救人的千分之一,
雖大海撈針但總有人往前。
結論就是,中醫藥應該得到尊重,
營造一個更開放包容的研究環境,
需要聲討的是那些不學無術的庸醫,
那些把中藥當神藥的無知低能兒,
還有那些只為賺錢標榜中藥的藥商。
公知耍嘴炮,帶節奏,
極力營造一個極端的觀念真實世界,
為黑而黑,
應該吃多點三氧化二砷,
本草綱目稱之為砒霜。
2020.03.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