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武红斌,是我们苏胡村的支书和村长,人嘹得很、没麻达,厚道、正派,处事公道,干事实在,心系老百姓,这俩当家的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是我们群众的致富领路人,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哩……”。
“平时无论谁家红白喜事、有困难,大事小情的,俩人都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他俩这热心肠,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是一对嘹搭档、好干部,在我们洛河南一带确实是少有的。”在关中沙苑腹地的苏胡、马坊渡一带,每当群众提及苏胡村村支部书记王建明、村主任武红斌,直竖大拇指,交口称赞,齐声美誉,赞不绝口。
作为农村最基层的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在乡镇是最底层的小村官,却缘何深受众多群众赞不绝口的声誉与尊崇。带着这样的疑问与不惑,我们在扶贫包联工作中深入官池镇苏胡村,与驻村接地气的镇干部交流,询问村组、农户产业经济发展,贫困户目前生活及就学、就医情况;走访村组干部,与村组干部交谈,初步掌握基层贫困户的真实生活情况和困难现状;与农户(贫困户)交心,详实了解当前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老人患病就医、子女就学情况,以及家境经济拮据、生活艰难的现状困惑与个别老弱病残、孤寡智障的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陷入困顿不堪、度日维艰的现实生活难境。
两委好搭档
以王建明为核心的苏胡村党支部是领衔党员、群众抓党建、强经济的先锋典范,以武红斌为中心的苏胡村村委会是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
苏胡村支书王建明,1971年12月生,现年45岁。2011年12月担任苏胡村主任,2014年12 月转任苏胡村支部书记。苏胡村主任武红斌,1966年7月生,现年50岁。1998年6月担任苏胡村1组组长,2009年12月担任支委,2014年12月担任苏胡村主任。
20多年前,王建明曾跟随一建筑工队数月,深受启发。时值20余岁,王建明年富力强,思维活跃,思想超前,敢想敢干,大胆设想,反复深思熟虑,欲独自创业,在本村尝试组建一个建筑队,吸纳本村群众一起挣钱、发家致富。说干就干。1996年2月,在家庭经济极为拮据的条件下,王建明通过熟识的人脉关系,从石槽信用社贷款1000元,集中购置了建筑必需的竹排、架板、运料架子车、灰斗等建筑工地设施及附属配备工具,组建伊始就拉起一支13人的建筑队伍。时至目前,王建明的建筑工队一直正常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区域为本村及周边马坊渡一带。在前多年建筑高峰期,王建明的工队人数规模高达56人,人员主要来源于苏胡村,也有周边部分马坊渡村村民,4个建筑工队马不停蹄地开工建设,建筑工队年收入约80-100万元,建筑工人年收入约1.8-2万元,先后安置解决了本村13户家庭困难的劳力,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广受群众赞誉。
武红斌自1998年始,先后历任村小组长、支委、村主任,近20年的基层丰富经验与阅历,磨砺出其温和、稳重的务实个性,群众基础好、威望高,讲原则、注重感情,讲风格、襟怀坦荡,仁义并举、亲和力强,百姓赞许,群众公认。
2011年底,王建明与武红斌开始搭班子,俩人年龄悬差不大,性格温和,胸怀大度,畅人畅语,干练豁达,配合默契。搭班以来,工作上讲分工,更讲协作。他们始终坚信,班子成员间的精诚团结,既是一种品德、一种胸怀,又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本领。长期以来,他们坚持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责任上分,决策上合,工作上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讲配合、不埋怨,讲信赖、不猜疑,讲诚恳、不虚伪,相互补台不拆台,工作到位不越位,真真切切做到了合心、合拍、合力,可谓之为沙苑腹地的绝佳搭档。
要想富,先修路
10多年前,苏胡村在石槽十里八村算是个烂摊村,村级组织曾连续10余年选不出一个村主任。长期以来,苏胡村因土地承包纠纷、村级财务、社会治安等问题,以及村小组长、村组宗族派系之间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昔日苏胡的烂摊村演变升级为全县有名的专业上访村,特别是1、2组的10余户长期老上访、缠访户,当时在石槽乡出了名,在全县挂了号。
王建明、武红斌等新班子成员上任后,深感苏胡村组基础设施落后,全村仅有一条巷道硬化,其余巷道均为土路,路面凹凸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生产生活出行不便,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马上动手开工改变囧状。
俗语道,“道路通,百业兴。”要想群众富得快,眼下最当紧的是改变村级基础设施条件,修路先行。苏胡村村集体没有家底,原本集体还有少许的机动地,零零散散的小片场耕地,都是七零八散的,满是不足亩的小块地,没面积,不成气候,多年的耕地发包,至今都未收取过一分钱的耕地承包款,村组集体穷的叮当响,没有一分钱的家底。
没钱也得修路,他们反复深思熟虑,酝酿、开会、协商、决策,终于拍板了。修第一条巷道,王建明、武红斌两人为集体先垫资了2万余元,完成修路前的路基、灰土处理等前期工程。之后,他们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多次往返官池镇政府、县级相关部门,跑项目、争资金,资金不足部分,严格按程序启动“一事一议”,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部用于修路。
自新班子上任以来,他们通过镇政府和项目管理部门牵线搭桥,先后从县交通、移民等部门和官池科技产业园区共争取项目资金90余万元,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向群众筹措资金60余万元,累计投入了150余万元,先后修建硬化巷道8公里、15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彻底改变了苏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真抓实干,服务经济发展
服务发展,党建先行。2012年前,村两委多年来没有办公场所,一直在村支书家中临时办公。新一届班子上任后,通过多次联系镇党委,衔接县委组织部门,全力争取村支部建设项目。经过村两委的多方努力,2012年8月,苏胡村村部建设项目终于尘埃落定,开工建设。苏胡村村部建设项目共投资14.5万元,其中争取财政项目建设资金10.5万元,资金不足部分,王建明与武红斌个人垫资4万元,完成建筑总面积160平方米,并配备完善了办公设施,增设了党员党建远程教育系统,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会议室(活动室)一应俱全,功能齐备。三委会职责明晰,制度上墙,一目了然。
2016年6月,村两委一班人为进一步拓宽支部服务功能,先后联系镇、县美丽办,争取村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30余万元,在村部前建设活动广场、亭阁漫道等400余平方米,栽植各种绿化乔木、花草700余平方米,丰富了支部文化活动生活。每周一村党支部组织集体学习,每月5日、20日,村党支部组织集体观看党建远程教育学习视频,商议、研讨村支部党建工作、产业经济发展,开展集体义务劳动。
发挥先锋作用,服务公益事业。多年来,在服务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方面,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先锋堡垒作用,领衔服务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民生项目,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竭尽心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实惠,为村两委树口碑。苏胡村耕地多属沙质土壤,漏肥漏水相对严重,土壤贫瘠。为着力解决群众耕地浇水保墒问题,提升耕地复种指数,提高耕地亩收益率,村党支部牵头,通过镇政府牵线,联系县水务、移民等部门,近年来先后争取农田水利灌溉项目20余万元,通过村级 “一事一议”自筹配套资金10余万元,共计新打农田灌溉机井20余眼,圆满解决了6个村民小组、800余亩耕地的灌溉问题,使农户农田年亩均增收300余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2015年3月,王建明、武红斌两人垫资2000元,购买了1500余株柿树苗,绿化美化了苏胡村巷道。2016年2月,为改善提升苏胡村卫生室条件,村两委积极联系县卫计部门,争取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资金5万元,村级自筹配套2万余元,总计投资7万余元,完成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2016年6月,为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生产路出行难题,村两委又多次联系官池科技产业园区,争取了农田生产路建设项目资金20余万元,修建完成了1公里的农田生产路建设项目,共计惠及苏胡村5个村民小组、1000余亩耕地,有效为群众解决了生产路出行、农产品卖难的现实问题,仅此一项,使农户年亩均增收150元以上。
强化技术培训,服务产业发展。苏胡村耕地面积3850亩,主导产业有1500余亩以生态甜柿、有机冬枣(梨枣)为主的林果经济,1000余亩以大葱、黄花菜、红萝卜为主的蔬菜经济,1300余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的传统作物经济。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种植作务水平,加快农民增收,村两委力邀县林业、农业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苏胡村种植户先后开展了8次生态甜柿、有机冬枣(梨枣)、黄花菜等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种植户560余人次,仅此一项,为苏胡村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
劳务产业在苏胡村也占有一定份额,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农民增收的又一有效举措。近两年,村两委积极联系县劳务部门及县域劳务输出机构,牵线搭桥,对接信息,达成协议,一批又一批务工人员有序走出家门,外出打工赚钱致富。全村500余人的劳务大军,其中在省外高达300余名的务工人员,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在江浙、内蒙一带主要以建筑工居多,在甘肃一带主要以电焊工为主,建筑工、电焊工已初步形成苏胡村劳务经济的品牌支柱产业,这些在外务工人员年收入高达4万元以上,为打工农户带来的劳务贡献额占据农户年收入的半壁江山以上。2016年,官池镇苏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80元,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净增了2080元,增长33.55%,5年年均递增6.71%。2012年底,全村共有贫困户83户。至2016年底,全村贫困户降至33户,降低了60.24%,4年年均递减12.45%。
扶贫帮困,救弱助残。官池镇苏胡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机构健全,两委会班子成员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求真务实,融合发展,全力加快建设美丽新苏胡,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户富裕不算富,群众共富方为富。”村支部书记王建明、村主任武红斌上任伊始,就在村两委会上向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畅欣坦言,说到做到,立说立行。近年来,两委会一班人在致力引领群众发展辖区生态甜柿、有机冬枣(梨枣)、黄花菜等优势产业经济的同时,多方通过人力资源机构有序输出本村富裕劳力,促进发展劳务经济。对一些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困难家庭劳力,村两委会就优先推荐安置在王建明的建筑工队,或安排打扫村级环境卫生。多年来,先后在王建明建筑工队打工的本村家庭困难的劳力多达15人,如本村雷彬苟、王思明、王秋成、王开娃、王毅波等人,这些人先后在王建明建筑工队打工长达3年-10年不等,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问题。
多年来,仅苏胡村建房户中有160余户为王建明的建筑工队所建,遇到一时经济困难的建房户,拖欠建房款甚或还垫资沙石、楼板等物料款是常有的事。对长期拖欠建房款的农户,王建明总是动之以情,仁义并举,情理兼顾,从不催账要款,农户清偿欠款往往是随有随还。至目前,经王建明工队建房的农户,仍有30余户还欠建房款10余万元。对在建筑工队打工的群众,无论谁家有经济困难,王建明常常是提前垫发工资或借款,慷慨解囊。
针对一些家境较差的贫困户,特别是家有病弱老人的特困户,王建明与武红斌总是有难必帮,有求必应。2012年10月,身有腿疾的62岁的王思明老人因家庭经济困难,执意要求到王建明的工队打工,王建明婉言相劝,耐心为老人做好思想说服工作,并自掏腰包,当场拿出500元,济助老人。2015年10月,王建明安排自己的建筑工队,免费为本村老上访户白新山维修房屋。2017年春节前夕,患有脑梗的64岁独身老人雷铜墙,向王建明打来求助电话后,王建明与武红斌当即为老人分别捐助了300元。每逢本村贫困户家中有老人去世时,王建明总是安排自己的建筑工队义务垒墓,从不收钱。
近年来,新一届两委会一班人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肯定与认可。村民李慧贤(50余岁)讲,王建明个人乡性好,对贫困家庭户,经常照顾安排打扫环境卫生;为群众建房,收取建房工程款给每户户主都留足人情,给足面子;对群众无论贫富,平等相待,低调、没架子,在村巷院落人缘好。村民王选良(53岁)说,王建明、武红斌两人群众基础好,亲和力强,能与群众融为一体,处事公道,工作能力也强,喜欢给群众办实事。
官池镇综治办主任王云提及苏胡村两委,慷慨坦言,两委会的班长威望高,公道正派,勤勉敬业,吃亏在先,求真务实,特别是在小麦直补、低保、合疗等党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两学两做两感”、脱贫攻坚等多项工作中讲党性、讲原则、守底线,求实、做细、干好。王建明、武红斌两人在村党建活动及扶贫帮困、救弱助残中经常自掏腰包,垫资捐物。在发展产业经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村两委会是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村班子。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据苏胡村老人讲,过去在沙苑苏胡一带,群众每年都会在正月十五“跑竹马”,年复一年的跑竹马,沿袭了大约一百余年的历史。传说苏胡先辈们为庆丰收、闹新春,歌颂太平,表达民众心声而创作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原生态民间文化艺术,具有浓郁的沙苑乡土风情气息和苏胡地域文化特点。
跑竹马”有“竹马、竹马舞、竹马戏”等称谓,因竹马舞蹈道具和动作而得名。竹马是利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糊数层厚纸或布,彩绘后涂上桐油,成为表演道具。表演时将其跨于腰间,似骑马状。6年前,“跑竹马”在苏胡村曾一度中断了数年。2012年苏胡村新一届班子上任后,开始恢复昔日正月十五的节庆文化大戏--“跑竹马”。每年正月十五,苏胡村“跑竹马”以当地关帝庙会为载体,以群众文化唱大戏,涵盖举办年初首场物质文化交流大会,以此庆丰年、闹春耕。
苏胡“跑竹马”,声势浩大,阵容强势,现场500余人的演出队伍,吸引了来自周边乡镇十里八村的6万余名观众集聚观览,仪仗队、锣鼓队、腰鼓队、旱船队,并伴有唢呐、长号等乐器,应有尽有。演出内容为历史古典人物或名段戏曲角色,生、旦、净、末、丑五行齐全。表演时,舞者上半身要表演骑马者的各种姿态表情,下半身要模仿马的各种神态动作,舞出人、马完全不同的旋律及特点。苏胡“跑竹马”富于阵法变换,“一字长蛇、二龙戏珠、乌龙摆尾”、“八卦阵、梅花阵、围城阵”等,各种阵法可自由选择、灵活穿插、组合展演。演出时,在吹打乐器配合下,整个表演队伍由慢及快,时而驰骋跳跃,时而舞步疾速, 舞姿细腻,惟妙惟肖,变化无穷;乐响激昂,情绪亢奋,气势粗犷,表演场景热烈火爆,实让观众HOLD至嗨,瞠目震惊,留恋难忘,馨悦不已。
----写于2017年5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