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692天。2022.01.13
这段时间一边读书、听课、研读案例、反思自己的案例,一边听专家讲书,回顾总结一下,最大的收获是:
1.情景化/视觉化/场景化。它们意思基本一致(我理解),不论是对问题的描述,还是对奇迹愿景的回答,拉回事件发生的那刻,回到日常生活互动中,再看,那么固着的、不变的看法可能就会有松动,希望感、可能性就近在眼前。
2.关键是落实到“做”什么上。不论是负转正,抽象转具体,还是奇迹提问后,问题消失后新生活,最终都要回到日常生活中,回到行动上,此刻会做什么,做什么替代了如想象、空想或随口一说。在追问时,咨询师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相信、多一份执着,如:
来访者:我就正常了,像其他人那样正常。
咨询师:嗯
来访者:忙碌,不无聊了。
咨询师:噢,忙着做什么?
来访者:任何事,一些事。
咨询师:我想知道那会是……有什么想法吗?
来访者:你不会放过这个问题,是吧?
咨询师:我会,如果你希望我……(暂停)那么你在做的什么事会让你知道你更“正常”了,忙碌了?
来访者:我会在图书馆借一本书,那意味着我出过门了,我身边有很多人,把书拿回家,这样我在家就不无聊了。
咨询师:很棒,听起来是一个计划。会是什么类型的书?
……
又如:我想知道当你不再需要花整天的时间做(不要的事),你会做什么来利用你的时间?
3.澄清,建立共同理解基础。澄清做起来不难,难在知道在哪些方面“澄清”,比如来访者说我经常失眠。关于经常失眠,就需要与来访者澄清,如经常是指…?失眠又是什么?而非以我了解的“经常”和“失眠”来界定来访者所说的经常失眠。澄清的过程,也是重新思考的过程,更是看到变化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