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特点,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其中也包括中医药。目前,市场中以“中医”、“中药”或“中医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查的APP产品超过1100种,再加上一些没有APP产品,仅有微信端或是PC端的产品,市面上的互联网+中医药类产品超过2000种。
但当前中医药产品在传播中存在诸多缺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企业的发展。例如:实效性不够,影响力品牌欠缺;对政策、法规的高层次影响力不够;临床疗效评估方法欠缺或没有信服的科学诠释;产业化能力有限,服务品质不高等。
而“互联网+”为中医药传播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北大国际经济研究所新经济与互联网+课题组电商中心主任、电商岛全球私董会主席刘东明表示,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连接一切,摆脱了时空限制,另一方面,互联网强调用户至上,重视体验和口碑,与中医药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中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创新传播理念和手段。
构建全网传播矩阵,创新丰富传播手段
刘东明介绍,新媒体和搜索引擎在提升中医药企业的知名度、改善患者服务体验、创新大数据技术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很大作用。搜索引擎具有互联网入口的地位,新媒体传播则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二者结合可以为中医在品牌宣传、科普推广、健康宣教等方向提供全网信息支持。
作为中华老字号药企代表,广誉远很早就注意到互联网对中医药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在多年前就构建了全方位新媒体营销矩阵,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广誉远健康俱乐部和广誉远服务号,广誉远粉丝可直接在此下单订购产品。另外,广誉远的移动互联网官方平台也可以进行订购,同时还有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四个产品的微信平台,全方位进行品牌及产品的营销传播。
广誉远还在多个互联网社区不定期进行信息推送,传播广誉远的养生理念,加上广誉远官方微博为品牌文化传播提供的受众基础,使广誉远的新媒体矩阵日趋完善和全面,品牌传播力更强更广。
打通线上线下,构筑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在刘东明看来,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还需要打通线上线下,构筑多样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大数据和云服务可以实现中医学习的生活化,即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了解、学习中医知识,伸手即得(在线教育、移动App等)。此外,构筑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将线下的教育学习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教育学习的前台,从而打造公开、自由、个性化的知识获取模式,可让中医药的传播更顺畅。
就线上文化传播与体验而言,广誉远通过线上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向大众宣传中医药文化。同时,还开发有誉医在线手机客户端,粉丝通过下载APP,可以和广誉远中医博士进行线上互动。
就线下而言,广誉远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60个城市设立近200多家国药堂,10家国医馆,5-10年内还将开设100家广誉远国医馆和1000家广誉远国药堂。并将建造集吃、住、游、购、娱、养生等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这无疑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的创新之举。
不难看出,即使是传统中医药企业,只要懂得把握“互联网+”这个“风口”,同样可以玩转IP经济,焕发新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