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初读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我还误认为是文革时的作品,但资料告诉我是一九三五年十月。
我惊讶于这几个数字!
稍懂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1935.10.是一个怎样的数字概念。当时,日本帝国已占领了整个东北,并且虎视着华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与此同时,毛泽东和他的工农红军已翻过岷山,即将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将展开。
而蒋介石之流依然不顾民族的危亡,只顾内战。
这首气势澎渤的词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词的开首用横空出世四个字,让巍巍的昆仑挺立在我们的视野中,紧接着一个“莽”字把昆仑山的苍茫,奇伟呈现给面前,使人不得正视她,仰慕她。下面的一个“阅”字仿佛使昆仑变化成一个历经沧桑的巨人,他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纵观了人间的风雨变幻。是历史的见证者。
紧接着,毛泽东灵活地借用了宋人咏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意境,着力描绘了昆仑山的奇寒,也为下文作了埔垫。巍峨的昆仑不只是苍劲,伟岸,奇丽。她也对苍生犯下过罪行,夏日里那消溶的雪水曾使江河横溢,夺去了无数人民的生命。几千年了,昆仑的功与过又有谁来评说过呢,没有,从来没有!
直到此时,作者才以大无畏的气概走到了昆仑山的前面,开始指评江山了:我说这昆仑不要这么高大,更不要这么多的雪。可是山已是那么高了,已有那么多的雪了啊,怎么办呢?于是,诗人精神世界中最精彩的思想产生了,这是一般人无论如何也不敢想的。他要凭借天作为依靠,然后抽剑截山。再把裁下的三截通过“遗”、“赠”、“还”三种方式分别放在欧洲,美洲和亚洲。让世界同此凉热,实现他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
读这首词,我深深地被毛泽东的伟大气魄所征服,我想他的思想是超然的,有时候超越了历史,也超越了他自身。我也理解了后来岁月里他的一切的一切,因为在他的心里装的不只是一个中国,而是整个的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只是他的理想中的一部分,他更希望让他的思想去影响世界,让世界被压迫者都能幸福。
巍巍昆仑啊,您应该明白一代伟人的红色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