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是怎么被大众媒体影响的?

我们是怎么被大众媒体影响的?

作者: 恋爱情商思维的改变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18:17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来阅读《社会性动物》这本书。

    我真的太喜欢这本书了,我强烈建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本社会心理学的读物,因为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是怎么被别人影响,怎么被大众媒体影响的。

    同时,我们也在影响别人,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想把你的想法变成对方的行为,你想影响他,请问你要怎么办?一定要看社会心理学,千万不要单学一些说话的技巧。

    理性说服or感性说服

    我之前在我的演讲课当中有分享过:“如果想让对方行动的话,用情绪去影响他,也就是说,你的说服到最后应该引发他的某种情绪,而不是引发他的理性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

    但是我在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当中,看到了它的理论基础。

    有一群牙齿健康保护爱好者建议,在自来水里面加上氟,大家的牙齿就会变得更好。

    他们拿了很多数据,很多科学研究报告,告诉大家:“你看,加了氟之后,你的牙齿会如何变得更健康。”

    但反对加氟的人,他们干了一个事情,特别形象,特别刺激。他们就做一张图,上面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想让你的自来水里面加老鼠药吗?也没说谎,因为氟确实是老鼠药的一个制成成分。

    这宣传一出去,你觉得大家是同意的多,还是反对的多?肯定是反对的多。因为反对的说服方法,能够引起人们的一种恐惧感受,唤起了我们一些感性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说,引起一个人感性方面的一些感受,其实对他来讲会更有说服力。

    当然,你不能一直吓唬他,吓唬过分了也不行。如果这个人过于害怕,他的行动力反而会变弱。

    所以这时候,你要给他一个行动指导、行动方案。

    这也是心理学家们研究过的,他们想鼓励学生打破伤风疫苗,但学生就很懒,他们看到宣传打破伤风疫苗的那些宣传册没有感觉。

    最后他们就做了一个小动作,在宣传册的最后加了一个校医院的地址,其实大家都知道校医院在哪里,但是他在宣传册后面看到那个地址的时候,就会行动起来了。

    所以你要引起对方的恐惧,同时你要给他一个行动的指导,这样的说服效果是最好的。

    专业数据or生动事例

    来看第二个问题,这问题更有意思了。

    咱们在别的书上也曾经看过这个案例,如果你想买一个车,你翻了《汽车指导》、《汽车研究》这么一个非常专业、官方的杂志。

    他们统计出关于A款车跟B款车,各个用户的评价是怎么样的,非常权威,他们测试出大家其实更喜欢A款车,因为它更安全,给你各种专业的数据。

    然后当你决定要买这个车的时候,你表哥突然窜出来跟你说:“千万不要买这个车。”

    “为什么?”

    “因为我刚刚买了这个车,我跟你说,我买完这个车之后,跑了三公里,这车就抛锚了,我刚刚上高速,我轮胎就飞了。”

    你这时候还会不会买这个车?大概率你是不会买的。

    为什么?因为事例越是生动形象,对人的劝导效果就越好。

    也就是说,你给他一些普遍数据,有时候还不如给他一个个人的案例说服效果来的大。

    所以这个就给了我很多启发,但我想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我会怎么办?

    我其实是这样的,先给他一些比较官方的统计数据,然后再结合我个人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劝导对方,这样的话效果是最好的。

    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到底给他一些普遍的数据,还是给他一些个人经验,对他的说服效率更大。

    驳斥论点or单方论点

    我们看第三个问题,有些时候,你在宣传的过程当中,过多提到相反的论点,会导致大家觉得这个问题目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那我能不能毫无怀疑地接受你的观点?未必会。

    很多产品在打广告、做宣传的时候喜欢踩一脚一些竞争性的品牌,其实这样做有时候并不好,为什么?

    如果受众本来特别喜欢另外一个品牌,那么这时候你就需要做驳斥性的宣传,你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你要先说明一个观点是不好的,一个产品是不好的,然后你再说你自己的。

    如果这个受众没有初始态度,建议大家就不要把两方面的观点都讲出来。

    这是我们说的第三个关于说服的技巧,到底呈现单方面的论点比较好,还是说同时包括一些相反的观点比较好。

    先说or后说

    我们来看第四个问题,公司开会,老板说:“来吧,大家把自己的提案说一下。”

    你知道你跟你同事的提案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你会选择先说,还是后说?到底是先说占便宜,还是后说占便宜?

    按照记忆方面的一些原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实我们能够记得的是后面人说的话,后讲的人给我们的印象更深刻。

    但是按照学习理论,如果我先学习了一份材料,然后我再去学习另外一份材料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认真,没有那么全面了,第一份材料的存在会干扰和抑制我们对第二份材料的学习。

    也就是说,大脑当中第一个观点其实不利于我接受第二个观点,我到底应该先说,还是后说,好像先说有好处,后说也有好处。

    这个就取决于另外一个变量,就是你跟对方发言,你们之间相隔的时间有多长,而且你们提案提完了以后,老板要多久之内做决定,跟这两个因素有关系。

    如果你们两个人的提案时间间隔极短,这时候第一个讲就有优势;如果你们两个说话的时间间隔特别长,这时候你要第二个讲,更有优势。

    如果老板听完了之后,马上就要做决定,你就要选择第二个讲,第二个讲对他来讲记忆更深刻。如果老板听完了之后,一个月之后才做决定,其实你第一个讲、第二个讲,对他的记忆方面没有太大影响,这时候你就不必非要最后一个讲。

    这就是我们讲,到底是先说,还是后说,能够更好影响对方。

    观点差异对说服力的影响

    我们再说第五个问题,今天讨论的有点多,但每个问题都很有意思。

    如果一个人特别不同意你的观点,比如你认为每个人每天都要至少跑步一个小时,但是你的朋友就觉得每天躺在家里是最好的养生。

    如果他特别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会怎么说服他?

    你会把你极端的观点讲出来捍卫自己,还是我考虑一下他的接受水平,我要不要调整一下我的观点,让我的观点跟他现在已有的观点不要那么不一样,这样方便他接受,你觉得这两种方式哪个更有效?

    研究发现,对方是否接受你的观点,其实跟你们两个观点的差异程度是有关系的。如果差异过小,没有什么说服力,差不多的观点,肯定没有动力行动。

    随着差异的增大,也就是咱俩观点不一样的程度加深,行动的意愿就会加深。

    但如果咱俩观点差异太大,我就“不好意思,我不想听你的”。它是跟差异程度的变化是有关系的。

    这个过程我们能够理解,因为咱们俩意见有差异,我听到你跟我的观点不同的时候,我是会不舒服的。我下意识觉得自己不舒服,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正确的,都希望自己才是真理。

    所以咱俩的看法差异越大,我不舒服的程度会越高,高到一定程度,可能我就会有反抗心理了。

    这个过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我听到你跟我观点不一样的时候,当我感受到那种不舒服的时候,我不是一定非要改变自己观点的。

    一个人在听到一个不同观点的时候,如果感受到不舒服了,他至少有四种做法:

    第一,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观点。

    第二,他可以说服你去听从他。

    第三,可以找一些其他的人来支持我,来证明我才是对的,我无视你的存在。

    第四,我贬低你这个跟我意见不同的人,这样的话我也不会感觉到不舒服。

    其实有的时候你跟对方讲了你的观点,对方反应特别强烈,然后特别冲动去贬低你,其实就是这个原因,他感觉到不舒服了。

    所以他不舒服的时候,他不是说非要改变自己的。

    这时候你要怎么办?你要考虑一下具体情况。

    你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我贬低说服我的人是很容易的,什么情况下又会觉得很难呢?

    我如果要贬低一个信誉很高的人,我其实是下不去手的,我是不敢的,所以如果你的观点跟我的观点差异很大,而你是专家,这个时候我没有办法贬低你,我就得听从你,我才能够不难受。

    可是如果你的信誉程度比较低,你来说服我,不好意思,我就会立刻贬低你,这样的话我才会不难受。

    所以,结论是什么?

    结论是当我想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我的信誉很高,那么我跟他的观点分歧越大,他越容易被说服。

    可是如果我的信誉没有那么高,我的说服力没有那么强,我就要调整一下我的观点,不要让我跟对方分歧那么大,这时候他最有可能发生改变。

    回到咱们说的那个问题,你想劝你朋友去运动,如果你是一个运动方面的专家,你已经50岁了,但跟个20岁的人一样,你去跟宅在家里的朋友去讲,很有可能会说服他。

    可是如果你本身只是一个很普通,在这方面信誉没那么高的人,如果你跟他的观点相差太大的话,他不会听你的,你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观点。

    这是我们说的第五个问题,就是到底观点的差异,对说服力会有什么影响。

    第一,到底是用感性还是理性;第二,到底说一些普遍的数据,还是说个人的经验和案例;到底是把单方面的论点说出来,还是把相反的观点也说出来驳斥一下;到底是先说还是后说;两个人观点的差异程度,是怎么影响说服的结果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怎么被大众媒体影响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wi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