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公的表妹打电话过来:“哥,我妈她要和人家合作开店,你帮忙劝劝她别折腾了。“
“什么生意啊?姨娘这么能干,说不定帮你赚栋房子回来呢。“
“别开玩笑了,她做得是权健”。
我们一听就明白了,又一个被传销忽悠的人。
我老公哭笑不得的说:“要不我们交换下,你来帮我劝劝我妈不买保健品,我帮你劝你妈不做权健?“
谈不下去了,堂妹那边笑得幸灾乐祸。
我发现,就像有孩子的家庭绕不过教育一样,有老人的家庭也极少能绕开保健品这个话题。
我家婆婆就是对保健品谜之膜拜的人。
前段时间,婆婆出门参加了一个养生讲座,拿回来一兜鸡蛋和几块抹布,念叨着养生馆有免费的理疗,坚持做对血压怎么怎么好。坚持去了几天后,抱回来一大堆的草药,又念叨着理疗要配合保健食品一起吃,效果会更好。那段时间家里充满草药的怪味,婆婆还准备用药汁煮饭给我们吃,被我严厉拒绝才放弃。老公问花了多少钱,死活不说,聊天聊漏嘴了才知道,那三大包不知名的草药要4800.这可是一个平时买菜都抠抠索索的老人家哦。
老公担心乱七八糟的草药吃坏身体,劝她不要吃,不听,反驳说养生馆里有吃了这种药中风都治好的人。讲着讲着二人就吵起来,女儿很不解的问我:“奶奶为什么不相信爸爸的话,却相信外人的话?”我还真不好回答。
是什么让一位老人对保健品这么死心塌地的相信呢?
我看了一篇保健品行业人员口述:我是怎么骗老人买保健品的?文章后,我才明白保健品行业的可怕。
公司有专人培训保健品销售员的“话术”,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为了研究顾客,我们每天晚上6点闭馆就会召开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四五个人琢磨一个老人,专门针对他们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话题,有时候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和老人说什么,老人作出不同情况的回应后,又该如何应答。
“养生馆”时常组织“养生会议”,用鸡蛋、大米以及“生态养生杯”、“印度养生袜”这些生活用品吸引老人参加。
“养生专家”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制造病痛的恐慌,老人很有代入感。
“养生专家”结束授课,我们会配合主持人在场下鼓掌、喝彩,让整个会场“热血沸腾”。
试想,一个与社会断层的老人,怎么能对付的了这么专业的“围剿”呢?相对于子女的说教,老人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圈内的朋友,而那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呢,或许拉一个人头有优惠,或许因为自我认同和辩解,更愿意告诉新来的老人,这个保健品好,毕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傻啊。
更别说那些孩子不在身边的孤单寂寞的老人了,只要被认定为目标人群,业务员每天会花几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做饭。老人在家很孤独的,天天去看他,每天给他送些水果,陪他聊天。为了这份陪伴,很多老人都心甘情愿的掏钱。
有人说,多陪陪老人,业务员就没有机会骗老人了。但子女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吗?你的陪伴要找下班的时间,人家的陪伴就是上班啊。你苦口婆心的劝告,说不定人家那里就有专门针对你的话术瓦解你。再说,爸妈朋友圈的影响力可比你的说教力量大。
昨天同事请假回来,说妈妈重金属中毒住院了,医生问诊后怀疑是因为每天喝“能量球”煮水导致的。我们问什么是“能量球”,同事哭笑不得的地说,是他妈参加一个养生讲座后买的一个金属球,养生专家说每天煮水喝可以调节内分泌,他妈妈都偷偷喝了大半年了。
天哪,我们都有同一款老妈吗?
不知道我把这个事件讲给我婆婆听会不会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