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质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校家共育高峰论坛在前海小学举行,张文质老师在他的主题演讲《校家共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里再次谈到了一个好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张老师从孩子上小学以前,父母应该做好什么谈起,他说,孩子上小学以前,家庭里面要给予孩子母性的满足、智性的启迪和灵性的激扬。
在谈到最近发生的邯郸事件的时候,张老师比较了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的孤儿和有母亲但母亲后来离开的孩子的成长,他说,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的孩子往往心怀对母亲的憧憬,但是有母亲却不能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却容易对社会产生愤怒、不满等情绪,张老师说:“慈悲是一颗生命的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发芽,关键在母亲。”他再次强调,一个够好的母亲在孩子两岁前应该做一个“孩子的仆人”,做到对孩子始终说“是”,全方位满足:身体全身心陪伴,时间上充分保障,情感上全身心哺育。而在孩子两岁以后母亲就要做一个管理者,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变坏”了。
每一次张老师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自己,我常常问自己:你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你是一个好母亲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因为我在孩子两岁之前曾经跟孩子分离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生下孩子以后,休完产假,我要上班了,但是孩子却没有人照顾,于是,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把孩子放到了孩子的奶奶家,孩子的奶奶家在农村,距离我们家有二十多公里,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交通工具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们只是周末回去陪伴两天,周日下午又回自己家。那个时候,完全不懂家庭教育的这些常识,更不懂孩子的需求,以为孩子只要没有饿着冻着就行了,把孩子放在奶奶身边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直到孩子快三岁的时候才带到身边。
现在想来,我常常对孩子心怀深深的愧疚,虽然后来我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来深圳以后,不管多难我都把他带在身边,但是那一年多的时间把他放在奶奶家里的经历让我现在想想都后怕,我为自己当年的无知后悔不已,为自己当年的偷懒后悔不已,所幸后来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总算是没有造成太大的遗憾,但是每次听到张老师说到合格的母亲这个话题,我就不自觉地陷入深深的自责,这份自责估计是无法减轻的了。所以,做父母的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既要有知识,还要有智慧,必须要在成为父母之前就好好学习,才有可能做到不懊悔,不留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