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梁晓声 “文化”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来到羊城交流学习很开心。南方某高校开发了一系列管理系统,业内很受推崇,跟着大小boss组队来交流。对方很热情,对于系统的概况、目前使用情况进行了详尽交流,会后交流环节,二boss开始了他的表演,咄咄逼人的气势,毫不客气的挑剔,对方的一位运行负责人针对他的提问一一作答,基本上一开口就被二boss怼回去,全程对方没说几句完整话,大boss觉得面上挂不住,在桌子下面捅了他一下,换来了他的不以为意,我们其他人全程大写的尴尬,对方非常大气非常礼貌的把我们送上车,我们顿时感觉空气好清新!车上,大boss指出了他的不足,他仍然不以为意,对于他的精彩表现我们只能说:你这副嘴脸真的丑爆了……
说到这里,你肯定以为这位二boss肯定是一位没啥文化的俗人,其实不然!该位大神是教授,某高等学府担任要职,外人看来是名利双收的文化人,当然本尊也是经常把文化、内涵挂在嘴边,经常给学生做些人文讲座,真是讽刺啊!其实身在这个高学历人才济济的圈子,接触了太多这样的高学历没文化的精英人才,也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对于有文化这件事,身边很多人会说,你们大学老师有文化的很,教出来的都是人才,培养了那么多的精英,都是了不起的教授,不得不承认,有一大批品行厚重,专业素养极高的教师,传到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可是,教授也有三六九等,总有那么一些披着文化外衣的伪文化人,口号喊的响,派头做的足,嘴尖皮厚腹中空,玷污文化两个字。对于什么样的人才称的上是文化人,梁晓声先生的解释很全面很到位:
植根于内心的文化修养;这几个字都认识,很多人认为自己也做到了,可是你真的做到了吗?你能不能在别人紧张的做讲座时给予鼓励的微笑,而不是冷漠无视,事后尖酸刻薄的鄙视?你能不能不要晚上读书,白天到处嚼舌根?说话能否不那么尖酸刻薄?知不知道你这样玷污了书香?知不知道你这样瞬间刮花了给自己精心画好的文化妆?你读的书是用来装点自己灵魂的,不是用来炫耀不是用来打文化标签的!
无需提醒的自觉;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一群人,我想这点貌似是一定可以做到的,可是每每开会总有突兀的手机铃声响起,即便是会前有所强调!每每开会,总会有人迟到,中途出入!每每上交材料,总会有人拖后腿,打电话求推迟!等等等等,没有一件是大事,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我们这辈人从小学就开始设立思想品德课程,可是就是这门从小就修课程我们很多人一直没及格,而且是一批高学历人才,国家教育支柱,悲哀啊!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这一点深有感触,广大烟民估计是无法容忍的,隔壁办公室领导在楼道里抽烟,只要是闻见烟味,肯定是他在楼道里刚刚经过!更不用提那些开会喜欢拖鞋的教授大叔们……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为他人着想好像在当今社会比较不被看好,悲哀的大学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别人都可以牺牲!所以上自习回到寝室,不管有没有人休息,直接开灯;早上我要早起准备英语,不管别人有没有在休息,手机铃声一遍又一遍响起;办公室年轻人第二天研究生面试,领导硬是让他在会场听会到晚上八点多,小伙子还面带微笑说谢谢领导体恤……

记得在《邓小平时代》里有一段话用来形容江青,大意是:她没有与生俱来获得权力的自信与优雅,所以她做事说话总是夹枪带棒,不得人心。江青是这样因为她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可是我想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受过高等教育有着高学历的二boss们,他们台前侃侃而谈,受人尊敬,可他们顶着伪文化人的logo时时显露自己丑陋的脸。
并非有了权力有了地位就高人一等,否则就不会有暴发户这个称呼了。我倒认为在灵魂层面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即便学历再高,地位再高,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良好的修养,也是粗鄙之人。杭州图书馆里为了看书先净手,安静翻阅书本的拾荒老人经过也是熠熠生辉。
所以,不论此时你身在何地,处境如何,一定请你把书读进灵魂里,做一个有着漂亮灵魂的人,远远就可闻见飘着的香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