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微信朋友圈的普及,突然对“朋友”的定位很好奇。
曾几何时,朋友,是心里想起就温暖的人,是有烦恼就想倾诉的人,是在生命轨迹中有交集的人,是能够随意挤兑也不介意的人,是……
可是,那天听讲座,教授问“你们现在朋友圈几百人,有的甚至几千人,可是当你有烦恼可以毫不犹豫地打电话的人,有几个?有2、3个已经非常不错了”非常扎心的一个问题,是的,热热闹闹的朋友圈,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称得上“朋友”?
在我们学生时代的时候,确实因为天真无邪,无利益及价值的冲突,结交了一些朋友,那时候,我们甚至天真地以为,会是一辈子的朋友。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环境的变化,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倘若都能自欺欺人,便也就相安无事了,但倘若有任何一方不愿意委屈求全,便无法将已变化的关系维系下去。所以,分崩离析的结果也是必然的。
而大多数时候,因为深知社会潜规则,个个都心照不宣地打哈哈,维持着一派和谐,哈哈,或许这是很多人的常态,他们认为这没有错,不就是应该这样嘛,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是的,这个思路像极了现在微信朋友圈的现状,明明彼此不是朋友,甚至都不认识,只是有可能成交商品的利益关系,于是都愿意彼此链接。想来,利益真是强联结啊,因为谁都想和它发生链接,于是不相识的人便间接成了“朋友”,进驻对方的朋友圈了。
或许刚开始你还有顾虑,怕自己的生活暴露给陌生人,但时间一久,你便发现,进驻你朋友圈的大多数,并不想关注你的生活,他们只是想让你关注他的产品。
朋友,也应和婚姻一样“门当户对”,这样你们彼此的“有趣”才不会当成“无趣”。你眼里的美好也一定被他懂得。
我更喜欢传统意义的“朋友”,那是一种“意义”的存在。不为利益折腰,不为金钱蒙羞,只是纯粹的感觉,就对了。
(作者心城事享cao.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