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残窗疾风
拿起手机,点进了朋友圈看到了身边的家长分享的视频,内容是关于孩子“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的。看着视频中的孩子满脸笑容,个个都化妆穿表演服装,今天,他们的真的好帅气和漂亮。
童年里的开心,就是过一个节,快乐简单,笑声不断。
不得不说,我挺羡慕他们的。我的童年已过,但心还如孩子般童真。
十多年之前,每当“六一儿童节”将近,老师会提前一两个月安排我们练唱歌。在放学后,老师就叫我们留校排练,大家积极性高,唱歌很卖力,引来老师气着说:“唱黄了,重新来一遍,不能扯着嗓子干吼……”
也在那时,我才隐约知道原来唱歌不好听,是这么表达的。
我的记忆里,过六一儿童节的标配就是穿白鞋和穿新衣服。还没到时,我和家里说了,父亲表示同意给我买鞋,而且亲自带上我去集市上买自己喜欢的。如今,那些点滴稀疏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零散断片,甚至都连不起来了。
纵使那时家里本就不富裕,父亲和母亲总是在尽量给予我最好的。说买鞋,父亲没有犹豫就说:“好!”而我则是顾着答应后开心不已,对于他们的处境全然不知。
孩子不懂成年人的世界,可我们好懂他们的欢乐,想重回儿时再次感受欢乐。
抱着手机,隔着屏幕去观看孩子们的玩耍,一下子心绪难收,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手机响了一声,这个声音很特别,是红包的声音。好奇之际,返回到页面上,看到了红包来自蒋先生。心里激动不已,暗自窃喜好久。
蒋先生发消息说:“六一儿童节快乐!”
而我则回复了一句:“好浪漫啊!”
其实,隔着屏幕我已经在傻笑,也感动他给我发红包。虽然说成年人谈仪式感很现实,无非就是甩个红包,但要的就是份态度。
文案里说:“爱自己的人,生怕要的少,而不爱自己的人,生怕要的多。”
我也给蒋先生买了份礼物,说的是明天去时,再拿给他。不管是什么,两个人相处懂得互相表达自己的心意,在感受被爱时,也要给对方一个惊喜,谁都希望自己被爱,而我也不例外。
之前给蒋先生写了封信,而他则是泪眼朦胧地说:“说真的,从上学到工作,我没收到过一份情书。而现在,收到老婆写的信,好感动啊,我要收藏着。上学时,看到其他男生收到女生写的情书、小纸条,我心里也非常的羡慕,原来我也是能收到的。”
在今天,也给蒋先生写了封信,把想说的都装进信封里,白纸黑字写下来,觉得仪式感满满。
网友评论